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苗亚平
[导读] 幼儿园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安全教育,为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内心安全感,
        苗亚平
        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西涝台幼儿园  山东威海  264209
        摘要:幼儿园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安全教育,为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内心安全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本文对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展开了阐述,教师也从中明确认识到心理安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园为幼儿时时刻刻地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幼儿培养;心理安全感
        一、幼儿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身体健康对孩子综合成长的重要性,为心理安全教育做好铺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之后,孩子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其他教育,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有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们承受压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所以幼儿的心理状况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如果幼儿出现了不顺心意的事件之后,幼儿会思维明显迟钝,无法保持专注力。相反,心理健康的幼儿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他们会带着自信心去学习,在学习了知识之后会产生满足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性格形成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会由于工作繁忙和对孩子的愧疚对子女形成溺爱,导致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幼儿内心的安全感会为幼儿的成长带来底气,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集体优势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心理安全教育中对孩子们充分讲解友谊和同伴的含义,提升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孩子以后的交际奠定基础。
        二、影响幼儿心理不安的因素
        (一)幼儿园环境因素
        幼儿的内心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无序的环境会让幼儿内心产生焦虑。无序的环境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杂乱无章缺乏秩序感的外界环境,另一种纪律管理不强的环境。孩子内心会受到环境影响,不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会让幼儿的内心比较敏感,孩子从生活和学习中无法体会到和谐美好的存在,于是会极度缺乏安全感。除此之外,幼儿园的环境装饰颜色不恰当和物品摆放不整齐也会给幼儿带来压抑的感受。
        (二)教师言语行为因素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习惯用命令的口吻指挥孩子,在当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教师会严加斥责学生,这样的管理模式很容易给孩子内心带来不安。再者,教师在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时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敢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教师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反而以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内心产生自卑心理,从而阻碍自己的综合发育和成长。
        (三)同伴关系因素
        幼儿园大多都是集体活动,幼儿长期处于不和谐的同伴关系中会造成内心情绪的大幅度波动,十分不利于心理安全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在的孩子大多被家长宠爱,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与人发生冲突之后不会谦让,容易造成语言谩骂和行为冲突。除此之外,教师和幼儿家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衡关系,很多教师在面对孩子们发生冲突之后担心家长问责所以不敢严厉管教孩子,这就使得受到欺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童年的阴影,并且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教师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的措施
        (一)良好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可以通过营造温馨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幼儿园教师可以从安全设施、园内墙壁的颜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从内心愿意走进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主要包含语言、心理等环境,教师需要给予重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园内提供一些具有创造型和新颖性的玩具,降低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在布置园内一些装饰品时教师可以经常替换新奇的物品,让幼儿对幼儿园时刻保持新鲜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也能够在每天的期盼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自然而然地提升内心安全感。
        (二)积极的情感的关注
        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情感关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应该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且要加强对幼儿的积极情感关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的恰当行为提出鼓励和表扬,让幼儿内心产生满足和自豪感。
        例如:在教师教孩子认识水果名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每个孩子,在孩子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及时给予其积极的语言表扬,促进幼儿带着自信参与到之后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在平时进行幼儿班级管理时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会让幼儿从内心放下对教师的防备,从而增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例如:教师在每天幼儿入园前都守在门口,给每一个到来的孩子一个拥抱。在带着小朋友向教室走的路上,可以摸摸孩子的脑袋或者搂一下孩子的肩膀,孩子会自然而然地生出心理安全感。在孩子想要向教师表达想法时,教师可以走到孩子身边半蹲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尊重。
        教师除了利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表扬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外,教师还可以用表情语言对幼儿加以关注,这样也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心理安全感的形成。例如: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和幼儿发生目光对视,教师一定要及时对孩子微笑,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幼儿才能够放开自己,大胆地表现自我,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对幼儿心理安全健康的培养。
        (三)同伴的和谐关系
        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在任何环境下,与同伴之间关系和谐都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正处于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孩子理解如何和人们和谐的相处,和同伴形成和谐友好的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会让幼儿每天带着欢乐的情绪来到园内,所以教师需要设计相关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组织幼儿一起玩一些游戏,从而构建幼儿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设计游戏活动之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定游戏,保证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提升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效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关注孩子们之间的性格差异,对于性格内心的孩子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实现对每个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巡视情况,如果出现孩子之间争吵的行为,教师需要认真梳理矛盾,并且用亲切的语言讲道理,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是多么重要。最后,在孩子之间都互相熟悉了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将其分组,保证每个人之间都能够有互相的接触,加强孩子内心的集体荣誉感,让集体为孩子带来心理的安心,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安全教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改善心理安全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加以重视,为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打好基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引导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实施心理安全教育。幼儿在接受了良好的心理安全教育之后会树立成长的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今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芦增芬.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学周刊,2020(33):181-182.
        [2]夏文君.关于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21.
        [3]孙慧荣.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试题与研究,2020(2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