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周晓波
[导读]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包函了丰富的思政治教育内容。
        周晓波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408000
        摘要: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包函了丰富的思政治教育内容。旨在通过中外主要是中国丰富的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人文情怀,教育学生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民众的现实生存状况、哀乐疾苦、精神欲求、思想感情,使之成为思想纯正、品德高尚、才能优秀的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探讨
        
        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的真正成就是要使学生在个人道德等精神上得到完善。”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人文素质是成才的基点,它对人才的人格、人品锻造,乃至于形象气质的陶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才综合素质中的灵魂。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在回答本校学生采访时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人文精神沦丧的后果比任何天灾人祸都可怕。构建大学人文精神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强化人文教育。为此,大学生不能只学“有用”的知识,更不能成为单纯学习的“机器”。大学不能作为单纯的“岗前培训机构”,而应成为传授专业知识、塑造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的综合性机构。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致天下者在人才,成天下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文化的熏染可以通过无意识形态积淀为人的行为模式。因此,作为大学生应该在文学、语言、哲学、艺术、历史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同时聚合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修养,使自己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良好的心理,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在正确舆论的导向下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应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从社会公德和人伦规范出发,关心社会,引导风气,坚持在人文视角下开展实践活动,避免因缺乏品位而导致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的偏移,从而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因此,对学生的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结合现实,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生、民族,牢固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树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念。
        一、传承亲仁爱民思想
        大学语文中选取了《论语》、《孟子》、《礼记—大同》、《墨子——兼爱》、《楚辞》等文章,培养学生亲仁、爱民传统思想。“仁”是中华民族的崇高品德,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孔子《论语》中占据核心地位,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讲究“忠恕之道”。对先辈、对尊长要有敬礼思想,这种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怀念祖先的德行,勉励自己,团结亲友,加强民族凝聚力,形成以“仁”为本的强大民族体系,使国家和谐,人民安定。
        《礼记—大同》中阐述的“大同”思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小康”思想:“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大同”“小康”思想是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社会状态,这是现在我们践行的“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管理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都在为实现这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而奋斗。


        二、继承发扬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
        大学语文包含了丰富的爱国情怀的作品。《诗经—无衣》、战国屈原《离骚》《国殇》、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北宋陆游《病起书怀》、南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清秋瑾《满江红·感怀》、现代郭沫若《炉中煤》、当代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自古以来,爱家爱国的情怀如滔滔长江,奔流不断?从大禹治水到四大发明,从两汉吴钩到抗日救亡,从杜甫的“三吏”“三别”到鲁迅的《狂人日记》,从岳飞的《满江红》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无不寄托了中华儿女深深的家国情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时时激荡着我们内心的爱国激情? 正如《国家》那首歌所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本就是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凝聚,家本就是国的最小缩影,爱国就是爱家,爱家也是爱国。历朝历代,总有许多“匹夫”以天 下兴亡为己任,关注着国家的盛衰与百姓的疾苦,怀抱着忠贞为国、赤诚为民的赤子之心。 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爱国如饥渴”的班固、“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的林则徐等,他们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慷慨激昂为社会立言?爱国需要有心怀天下的理想,它需要自身的修养,生活的磨炼,人生的砥砺,还需要智慧的指引和人格的关照。通过这些作品的赏读,旨在激荡学生的家国之思,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忧国爱国的精神,使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融化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们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忧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进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为建设美好的家园不懈努力,奋勇前行。作为炎黄子孙,应该秉承先辈心怀天下的优良传统,担负起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神圣使命,具有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情怀,践行习近平书记提出的“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孜孜不倦的品德修养理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根本。修身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拥有端正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无偏见,无陋习。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修身可以使人有美好的品德、广博的学识、不俗的谈吐、高雅的气质,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可以使人有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等。善于修身的人,当然会立足于自身,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手段来使自身的道德等修养得到提升,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大学语文选取的《礼记—大学之道》、《论语》 、《兼爱》(墨子)、《老子》二章、《饮酒》(陶渊明)以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等作品,讲的就是修身之道。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如何让个人不忘根本,保持自我应有的精神品格,修身养性,区分荣辱,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大抉择问题。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为了远离“心的沙漠”,为了重建“精神家园”,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整体中的社会个体,我们必须与社会大系统中的其他个体、群体和谐相处。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正己而不求于人;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修身的内涵更加丰富。当下中国,创新精神成了大学精神的重要品格。今天,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与现代基本价值如自由、正义、平等、 公平、宽容、责任等交相辉映,日渐成为中国大学生人格成长的共同养分,当下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更是我们每个人修身自强的必然内容。
        作者简介:周晓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副教授,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涪南路108号——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