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祖敏
[导读] 所谓习惯,就是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某一条件下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固态动作或者行为。
        李祖敏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第二幼儿园   552400
        摘要:所谓习惯,就是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某一条件下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固态动作或者行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孙晓云先生曾阐述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命运的主载体,是幼儿通往成功的钥匙,是终身的财富,也是人生的格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下幼儿的发展需求,也是教学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有效策略
        在中国幼儿的日常文化学习生活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环保教育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型的行为习惯。环保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经过早期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自主自立能力,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艰辛和不易,让幼儿形成自己的个性。同时,环境保护教育中针对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注重培养,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学习和学会掌握更多的关于幼儿环境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能够吸收和学会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及内容,这对他们的人生智慧成长有很大的启迪性作用,可以充分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的童年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和丰富。
        一、通过游戏活动,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会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并保持心情欢快、思维灵活。通过游戏的开展,幼儿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教师应做到及时发现,并帮助幼儿进行改正。例如组织幼儿进行拍球的游戏。在游戏一开始时,便有两名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其原因是两名幼儿都喜欢拍黄颜色的球,不喜欢拍红色的,而黄颜色的球只剩下一个。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并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使用合适的教育方法。缓慢地将红球拿起来并放在自己耳朵上,当幼儿被这行为所吸引时,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对于小朋友的不喜欢,红球感觉很伤心、很难过,它想找一个好朋友,并将自己的魔法传递给他。对于教师的一番话语,两个原本争执的幼儿纷纷谦让起来,最后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个球,从而笑着对教师说“我们两个换着玩,这样我们俩都有魔法了”,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应积极地给予肯定,并告诉小朋友当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时,应懂得谦让,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同伴之间应团结友爱,争取做一名出色的三好幼儿。
        二、环境创设,隐性资源教育显实效
        幼儿园绝对可以是每个小朋友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好天地,幼儿园最为主要的是为家庭在接受教育培养幼儿各个时期中所需要受到的各种时间、空间、环境的双重因素制约的解除,让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习。

例如,在盥洗室各处分别贴有关于幼儿洗手盆的操作步骤图和提示示意图以及关于幼儿节约水的相关标记,让幼儿在园中种植一颗属于自己的小树,为孩子自身成长创造可以亲近身边人和大自然的良好活动机会,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体验其中的种种生活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感和幸福感。平时给幼儿介绍一些环保活动,例如,地球一小时、节水日、环境日等。
        教室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学习主题为幼儿设计教学内容,将每个幼儿班级里的家具全部摆放整齐并保证整个教室内部环境的日常整理、清洁卫生,为有幼儿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另外,在平时的常规学习中,教师也引导幼儿听听什么声音好听,什么声音不好听,能够引导幼儿知道搬椅子后放下来应该怎么放,说话声音应该怎么控制好,午睡前走路应该怎么走等等。只有当幼儿明白所以然,做起来才会越发的自然轻松。
        三、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偏弱,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耐心,当幼儿犯错误时,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其一,告诫幼儿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错误的事情;其二,要求幼儿做的事情一定要讲述清楚。例如,对待每一位幼儿以及教师应懂得礼貌,见到自己的长辈应打招呼,不打招呼便是不礼貌行为;打招呼时不要直呼大人名讳;早上上学以及晚上放学时,应对教师以及家长进行问好等。必要时,教师可将礼貌用语讲述给幼儿,并亲身演示,加深幼儿的认知以及印象。同时,身为一名小学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取得一定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完善教育系统,促使家园合作灵活地进行下去。
        四、家园合作育儿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更离不开家长的渲染。现在的幼儿,多半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希望。家长对于幼儿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对于幼儿的要求他们都会尽可能地满足,从不在幼儿面前说不。在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养成自私自利、对于家长依赖较强的坏习惯,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阻碍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对于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幼儿家庭因素的补充。期间,有的家长只重视幼儿的学习情况,逐渐忽略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部分幼儿得不到劳动的机会,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正在倒垃圾、打扫卫生时,便会感受到心疼,从而主动上前帮助,这样的做法很难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幼儿时期是幼儿的启蒙阶段,仅仅将理性知识以及道德观念结合直接灌输给幼儿,显然是不够的。幼儿智力的开发以及独特性格的形成都对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常规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开展复杂性学习奠定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必须引起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贯彻我国教育理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因此将道德素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道环节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做好榜样,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学习打好基础,让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
[2]李欢.谈幼儿“环保小卫士”行为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3(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