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娜
[导读] 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有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正是处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李娜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幼儿园    715399
        摘要: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有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正是处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对幼儿的合作性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合作能力 培养策略                                                        
        《纲要》中指出:体验是与人相互交往、合作共处的方式,是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有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正是处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他对幼儿的合作性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尝试以区域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具体的能力培养策略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有目的地投放材料,促进幼儿合作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顺利开展活动的载体,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能引发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的合作欲望。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合作的操作材料,是促进幼儿间相互合作、培养合作能力的前提。 
        积极调整材料,促使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在区域活动中如果材料缺乏变化,那么幼儿就会失去继续玩耍的兴趣,更不会发生进一步的合作行为。而材料进行加工后,会迫使幼儿采取协商、分工合作的方式去解决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案例:在益智区投放儿童牌,让幼儿抽牌配对、比大小等,这些游戏材料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迫使他们合作共同完成;在玩“过家家”游戏中,教师提供了大小型号不一的厨房用具、长短不均的筷子,用法不同的调味品和极不妥当的角色分配。这不仅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还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在其中幼儿间多了一些分工、协商、配合的机会,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从而激发了幼儿合作的欲望。


        二、创造机会,提高合作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一同活动,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下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因此我根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活动区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如在图书区开展“同看一本书”活动,要求幼儿与同伴一起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在美工区,开展小组作画,要求幼儿与小伙伴合用材料,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愉悦。
         在建构区中,我启发幼儿共同协商搭建,要求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不独占、不争抢玩具,友好地与小伙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难要与同伴协商解决。在表演区,则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一起唱歌、跳舞、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完成。
         在物质方面,我们应该在活动区的墙面上张贴一些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图片。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取有关合作方面的为主,让孩子随时感受到合作的氛围,体验合作的乐趣。如:在表演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投放几个手偶或头饰,幼儿往往因表演素材和经验的缺乏而茫茫然。如果教师以连环画的形式张贴角色形象,展示故事情节或投放录音磁带作为参照对象,营造表演氛围,便能很好地推动幼儿的合作表演。可见,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就可创设出充满氛围的合作情境,使幼儿萌发合作意识,逐步学会自觉合作。
         在精神方面,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到合作并成功是一种快乐。如:娃娃家,孩子们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有节奏地音乐声中唱歌跳舞,合作地非常快活!这样的环境使幼儿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他们相互协商,有的当小乐手,有的当小舞蹈演员,有的当歌星,在有伴奏有歌曲有舞蹈的快乐氛围中,融入了他们相互合作的眼神与行为,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适时适度地引导,推动幼儿合作
1、教师在区域中的身份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商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教师在区域中既是幼儿的引导者,也是幼儿的朋友。在区域主题的产生中,教师是观察者、参与者;在出现问题时,教师是启发性、引导者。
         2、教师的指导要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于指导的对象要因材施教。《纲要》指出:“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于合作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对于合作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3、发挥幼儿的榜样作用
         幼儿特别好模仿,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之一。在引导者充分发挥榜样的效应,教师发动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合作。让所有参与游戏的人感受到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通过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喜悦,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