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万
德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广西德保,5337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不断前进,在这期间涌现的各种先进教学方式已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备受教师重视的教学方式,它重在发挥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共同围绕同一学习内容展开协作性的交流和探究学习。本文将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着重探究教师如何迎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活动,希望可真正在先进的合作学习理念下,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程创新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基础单位,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围绕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任务展开沟通无障碍的合作交流、分工明确的合作探究学习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目前合作学习方式已然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渗透与运用,物理教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然后依托合作学习方式建构高效的物理课堂,让合作学习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强盛的生命力,能够促进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价值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将其贯彻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的新教学方式之一,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大的运用价值:
(一)激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模式下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常将自己的目光放在“教”上,却疏忽了学生的“学”,使其在物理学习中难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自主的学习。教师引入的合作学习方式显然为其落实这一新课标要求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再受到任何的制约,有利于激活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力,促使学生愿意共同合作,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
(二)可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以往的物理学习中具有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遇到学习障碍时,想到的就是待下课后请教同学或教师。然而教师将合作学习方式引进物理课堂后,却可支持学生在课堂中直接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物理学习困惑,可使其加深自己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记忆,还可提高其物理学习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汲取更多的物理知识,可提高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1]。
(三)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
物理学科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较大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甚至容易使其淡化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或畏学情绪。这种问题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然而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物理教学后,可对上述教学问题进行很好的优化。这是因为学生在物理课堂知识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合作分工的方式简化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对自己感到困惑的物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能够使其减少负面的学习情绪,建立起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分工的方式完成适合学生个人情况的学习任务。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这一学习环节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可突显合作学习中的学习任务驱动作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进来,增强学生在完成分工任务时的学习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快的效率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2]。
物理九年级教材《让电灯发光》这节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各自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然后为其设置适合每个组员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
(1)对于物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让小组内的这部分学生完成“了解电路的组成”这一基础的知识点,对电路图的组成要素进行初步的掌握;(2)对于具有一定物理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负责将电路组成要素对应的电路元件符号画出来,尝试画出简单的电路图;(3)对于具有良好物理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等几种情况,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并标注电路图的具体类型。在组内成员各自完成分工任务后,教师可为其布置集体合作的学习任务:讨论这些电路图中是否达到了让电灯发光的条件,并给出理由。
在任务驱动法引导下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情,引导学生展开在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的学习。这可有效推进物理教学的有效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二)在问题探究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基于此让学生发挥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展开有深度的知识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可建立起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可在问题探究教学环境下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物理的答案,深度挖掘物理问题中隐藏的物理知识,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深化发展。
九年级教材《汽化和液化》这节课中,教师可先根据汽化、液化的物理概念初步提出一些有效的课堂问题,如:“为什么说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让气体液化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这些物理问题进行集中性的合作讨论,然后总结液化、汽化等重要物理概念的特点。教师在这节课的深度教学中,可提出一些更具深度、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探究欲望的物理问题,如:“沸腾这一现象与液化、汽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蒸发可以制冷?”这些物理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沸腾现象和蒸发现象存在密切的关系,教师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适当地联系实际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分析,从中探寻相关物理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可引导他们梳理好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然后根据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思维导图,以更好地呈现学生已经建立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在实验操作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
实验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或探究更深层知识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于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的物理学科而言,教师加强实验操作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了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合作学习法引进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中来,使其可以发挥不错的合作学习能力,对实验操作中具有一定探究学习难度的内容进行更有效的理解[3]。
在八年级教材《科学探究:摩擦力》这节课中,教师可将合作学习理念融入到“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各学习小组需要提出自己对该实验的猜想,比如有的小组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一因素有关;有的小组则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和“接触面的大小”这一因素有关;还有的小组猜想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和“运动速度”这一因素有关。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可共同制定物理实验操作的步骤,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组成员可将合作学习贯穿在整个实验学习过程中,共同解决“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让学生掌握好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方式”会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肯定这一学习方式的教学价值,并将其融入到物理课堂中,让学生任务驱动、问题探究和实验操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能力,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才智,2020(10):97.
[2]吴兆新.探究合作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20(8):71.
[3]吴艳颖.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