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菊
遂溪三中
【摘要】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谋生能力,而课堂教学又是现在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地进入社会,学校有必要在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教育。高中化 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课堂 职业生涯教育 渗透 职业素养 兴趣
从2021年开始广东实行新高考方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但学生对自我意识认识不足,对未来社会环境茫然无知,缺乏自我职业规划意识和抉择能力,面对众多科目组合却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笔者认为,为了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从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学现状所必需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大学选专业或者直接就业,高中阶段都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因此高中阶段,提高自我认识,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认识学习与职业生涯的关系,提前对未来职业有一定的正确认知,做出合理的选择与决策是未来职业生涯能否顺利的重要一环。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之便,把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职业方面的知识,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加深职业认知,为了胜任将来的工作而努力地学习并提高知识技能,十分必要。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喜欢学化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夯实化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利用好化学课堂教学的平台,让学生明确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入与化学相关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兴趣、职业素 养与职业选择等内容,并分析与化学相关的现有职业,如化工工程师、医生、化学家、化验员、质检员、农药研发员、地质员、污水处理技术员、食品营养师、药剂师等;再次是结合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关的职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用性和化学所创造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自我定位能力
作为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穿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利用某些职业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或者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倾向,这是上好化学课的前提。之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职业评价,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所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再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例如在讲授分析物质的实验方法的时候,笔者结合物质分离提纯和物质检验的方法,渗透分析食品营养师、医药技术师、化验员与质检员等相关职业,都是以化学学科实验方法为基础,利用这些实验方法进行临床医学化验、科研工作。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掌握这些化学实验方法,将来怎么进行这些研究工作?如果学生决定要从事这些职业,就要认真学习化学,掌握实验方法,最后达到我要学化学到我喜欢学化学的目的。
再例如在讲授硅酸盐材料时,笔者就会渗透水泥、陶瓷的制作流程与设备。通过材料的配比的不同,出产的水泥型号也就不同,不同型号的水泥的作用也不同。提高学生的认知。而化学课堂也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是陶瓷大国,了解陶瓷的制 作方法,陶瓷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艰辛的化学发展史。各种各样的陶瓷面世,是陶瓷制作人在选料、制作方法、烧制火候等的不同而制作出来的,无时无刻不与化学在打交道。
在讲授同位素时,笔者不仅要分析同位素的概念,还要特别指出气体同位素技术在地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气体同位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已经在解决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演化规律和迁移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水文学、冰冻圈科学、天文学、农业科学等科学,都依仗着气体同位素技术进行科学研究。与之相关的职业有考古人员、地质学家、农业科研员等各领域的化学研究人员。
润物细无声。
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而且在教师指导下逐渐积累了相关职业信息和职业意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在未來就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进而合理 安排自己的学习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养
在最近十几年,我们中国人在食品中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在苹果、梨中认识了石蜡,在三鹿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在银耳、大米中认识了SO2,在辣椒酱中认识了苏丹红,在香肠、腊肉中认识了NaNO2,在蔬菜里认识了福尔马林……全世界的人因此谈到中国食品就闻风色变。唯一的好处就是中国人在食品中认识化学,并完成了全民化学扫盲,但却让民众“憎恨化学”!化学何尝无辜啊?可恨的是某些人没有职业道德,埋没良知,滥用化学知识来残害我们的人民!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很有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职业素养,使化学重新回到造福人类的行列!
化学课堂不仅仅要传授化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化学知识,让学生领略到化学真正的魅力,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个观点是在1979年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核化学家西博格教授就提出过了。化学的课堂不仅要将化学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且让更多的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甚至将研究化学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必须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学生建立一条职业底线。
如在讲授SO2的漂白性时,要特别强调SO2是有毒的,虽然它可以使有色物质褪色,但不能用于食品中,这样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类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枉顾 性命,失去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能跨越做人的底线。
再如在讲到蛋白质变性时,除了讲述哪些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物质同样使人中毒。如果我们是蔬菜销售商,不能为了给蔬菜保鲜而使用福尔马林,但可以用降温的方法来保鲜。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果重金属中毒怎么急救。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化学无处不在,世界万物都是化学物质”,如此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角色代入”是渗透职业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职业素养不仅是一种运用知识所具备的能力,更是一种站在职业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个人的素质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教师 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站在职业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这个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假如你是消防员,遇到氯气泄漏,你会怎么办?
例如你是自来水厂的工人,你会用什么物质给自来水杀菌消毒?
假如你是农药开发员,你将会用氯气开发什么样的农药呢?
......?
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化学课堂精彩纷呈,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养。
三、教师在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中困难重重
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是没有的,教师要利用化学课堂进行渗透,困难重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还有一点,中学的化学课课时少,课堂时间短,又要面临合格考和等级考,压力山大,无法在每一节课进行 此类教育,只能利用班会课等渗透职业生涯的教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对于从事化学有关的很多职业还是认识不足,希望社会各界能提供方便,让学生们能有机会去一些化工厂和化学研究所参观学习,弥补课堂教学这方面的不足。
总之,在现今新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这既可以优化化学教学内容,又可以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性。通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了人生目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调动起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魅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生存技能,也能帮助他们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走向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学术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9期刊登《化学课堂中职业生涯教育渗透》
2.学术期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z1期刊登《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
3.玉门油田第一中学,张世林、郭永春撰写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4.苏州大学学位论文《化学学科教学对高中理科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
5.学术期刊《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4期刊登《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
6.2019年7月举行《第二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第三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