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刘红林
[导读]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刘红林
        四川省遂宁市玉龙初级中学校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现象的透视,结合许多教师的实践经验,在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方面作了以下探究:1.认真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反思。2.合理组建合作小组。3.加强合作方法指导和技能培养。4.善于把握合作时机,进行有效合作。5.科学评价合作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实效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现象1: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
        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现象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行探究,深入思考。
        现象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笔者以为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看到学生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些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想要尽快进入状态,就要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发扬光大。


        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有许多方法,纵观国内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4-6人为宜。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的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
        (1)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
        (3)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发现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能力。
        四、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主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循序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总之,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真正地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