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赵霞
[导读] 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赵霞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赵霞
        摘要: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通过预习中的指导学法、小组合作检查和多元评价预习,提高课前预习成效,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当堂掌握新知,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我们追求的智慧课堂、高效课堂。这将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     预习      指导          方法
一.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模理论提出:学习应该先入为主,即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应先作预习,就如同两军开战之前要先派间谍打探对方军情,以便制定一招制敌的军事策略。预习不只是让学生对新知识、新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求知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能力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能促使学生主动认知新的事物,并通过阅读反思自己知识点上的欠缺,从而及时查漏补缺,进行知识空白出的“修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课前认真细致地备课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达到高效教        学的目的,同理,学生课前有效、深入地预习,也能在课堂上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益。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布置预习作业缺乏指导,并且对学生预习学习的效果好坏缺乏及时的检查、评价,预习作业只是老师随口一说。如:"明天要学第×单元×课,今晚同学们预习这一课",到最后,变成学生听听而已的空话。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预习的意识淡薄,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少数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也仅限于流于形式地翻翻课本。这样的课前预习直接导致课堂上学生只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听之任之,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低下,甚至无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中学困生的队伍也变得越        来越大。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预习方法上、在预习得积极性和有效性上,教师的作用不到位,没有及时地指导、检测预习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面对        这种情况,如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使其更加高效专注地开展课堂上数学课的学习,做好预习的课前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提升课前预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1.指导学法。智商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体现,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经过科学地测试,大部分的人智商在70~130之间,只有少部分人的智商低过70。上面的数据揭示了一个结论,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取得好成绩。所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        在于高效的学习方法.针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环节、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个体,对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有选择性,要"跳一跳,摘到桃"。教师每次布置的"预习作业"里的问题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并且预习任务难度要适中。太简单了,对学生没有挑战性,激发不起他们的求知欲;太难了,即使努力地学了也不容易懂,会变相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通过积极的学习、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摘到现成的桃子。所以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有选择性,要有弹性要求:比如:第一层次的        预习作业:A类:基础达标类。可以针对那些阅读理解能力偏低的孩子。

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强,这类学生往往是前面的基础不扎实,导致后面的概念不理解,学习无法继续,所以在预习中设计温故环节,因为学生背景知识越多,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越多元越深入;第二层次的预习作业:B类:基本巩固类。可以针对那些阅读理解能力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能自觉学习的孩子,可鼓励这部分孩子通读全文后,提前练习一些和课本相关的习题;作业单里第三层次的预习作业:C:拓展拔高类。主要是针对那些求知欲强、有自我梳理知识脉络意识、数学能力较强的优等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会碰到困惑难解之处。当遇到一段困惑难解的文字时,优等学生会用重读、查资料等修补手段促使他们更快地理解,成为有极强阅读能        力的学习者。这也给老师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怎样做才能培养能力平平的孩子学会并掌握这种阅读的"策略"。可要求他们完成A、B类预习作业后,再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补充拓展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应完成"预习目标"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任务,通过边做边思考,达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目的。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中汲取知识与技能。这样既保证了优等生的发展,使之更优,又不至于使中下等学生遇难而退。跳一跳摘到的桃子是最甜的。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面临的新课课前有所了解、有所准备、有所酝酿,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听,有目的地学,更好地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针对课前预学这一环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标记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如:用"~~~~~~"标出重要概念;用红色的方框"    "框出相关的性质、定理以及公式;用"1、2、3、"标出重要的解题步骤等等方式,使学生对新知识初步形成较为清晰的表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教材后边的习题初做一遍,把做不上的、没有思路的题用"?"标出。这样,在上课时也就有了听的方向、目标,一定程度上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听课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在自学中培养了阅读的习惯,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会读的更加深入,理解的更透彻,最终形成自学的能力。
最后,在预习内容方面,教师应立足学情,引导学生围绕事先设        计的"自学目标"开始有针对性的阅读,注意:"自学目标"设置的预习内容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预习完成学习任务,使预习不再停留于随心所欲的浏览,而是通过阅读,能意识到哪些是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是自己理解的;哪些是不懂的,是要查阅课本深入复习;哪些是谁都无法明了,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理        解的新知识。
2.指导小组合作检查预习效果。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类:优秀生与中上等学生组成一组;中上等学生与中等学生组成一组;中等学生与中下等学生组成一组。每小组设1名组长,每班分9-12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5人,在教师讲解之前,由组长根据组员学习情况随机决定时间、地点,检查的方式可以是组长先随机指定组员汇报预习成果,若有困难组长或其他组员补充讲解,同时相互检查圈点勾画的知识点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最初检查组员预习情况。
        3.多元评价预习。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纳德认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领域与相对弱势的领域。教师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要留意每一个学生特别突出的一、两方面,比如空间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精准、行动力强、逻辑思维清晰、观察与辩论敏锐、合作能力强等等。当学生的预习跟不上进度时,不要过多的责罚,而要强调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反之要突出不同学生的个体智慧。所以,评价内容主要从课堂学习和课外表现两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提问、交流、展示资料等方式,采取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评价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通过多方面评价,尽可能地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实践证明,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抓好预习环节,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勇于发言,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的智慧课堂、高效课堂。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