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黄春燕
[导读] 阐述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黄春燕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摘要:阐述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广西梧州农业学校的试点案例,总结提炼出值得中职学校借鉴的教师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迫在眉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将成为中职院校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要求。
        一、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模式成功个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与生产力提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制造钢铁的“终极武器”;韩国在“双师型”教师基础上打造“产学合作”的高职模式,让韩国在世界新兴工业国家中名列前茅;2012年广东省率先提出“校企双制”的技工教育办学模式,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收效显著。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教师系列职称,又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既要有“双证”(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又要有“双能”(即知识能力、岗位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处于起步状态,校企双方均缺乏实践经验,更缺乏积极性与约束力,合作效果有待提高。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1.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学历结构不合理。大批量招收只有学位学历证书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硕士、博士,导致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其次,能力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师相对理论基础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拥有较强实力的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骨干教师尤为稀缺;最后,年龄结构不合理,随着刚毕业教师招收力度的加大,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退出一线,导致教师队伍的梯次结构断层。
        2.教师能力单一,缺乏“双师型”人才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中职校毕业生,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和经验;其二为从企业引进的技术骨干,但缺乏专业知识理论与教学方法。这些直接导致教师队伍能力薄弱。
        2002年教育部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低于专业教师总数的80%,而实际上,中职学校教师相对单一的来源,使“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总数的45%,与国家规定80%的比例相比,差距还很大。国内中职学校严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及职称评定标准,仍旧沿用普通中职校的方法:重学术轻技能,导致中职学校教师职称晋升困难,迫使许多教师逐渐偏向学术研究;再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扶持力度不大,激励机制几乎空白,政策不完善,极大地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建设。
        二、构建适应产教融合体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1.校企资源共享,筑建“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
        针对“双师型”素质教师难引进的问题,学校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共同构建“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首先,学校增加兼职教师比例,把有经验的企业人员聘为兼职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把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培养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学校再派教师到企业中去,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双向培养,筑建“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结构。
        2.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
        一套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在各项评优选拔活动中给“双师型”教师一定政策上的倾斜,从现有的评审制度来看,可将“双师型”作为一项评审条件,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晋升制度。其次,增设“双师型”教师补贴,享受在原有课时标准的基础上每月给予一定金额补贴等。通过这些举措来突出“双师型”教师在学校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以成为“双师型”教师为荣,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健康发展。
        3.增加“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校内外合作形式
        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够的问题,校企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合作机制,学校既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做出长远的规划,又让企业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力量,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比如,学校安排教师利用暑、寒假时间,分批次去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锻炼。教师通过去企业顶岗实习得到职业素养的训练,在获取行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可以充实生产实践经验,为日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积蓄力量。同时,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请企业的人员到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实操培训。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深厚、教学技能高超、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校企协作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显现出“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滞后性。在产教融合新背景下,学校和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一起试错、通力合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采用校内、校外、企业联合考评的方式,学校主要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师德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而企业重视实践能力等教师综合素质和潜力的评价。学校将教师的企业培训反馈与校内考评结合起来,合理分配权重,对教师的“双师”素质进行全方面考评,通过校企协作共同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作者:黄春燕  单位: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建设东路156-1号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 202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研究》课题(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21〕1号,立项编号:2021C784)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