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严嘉
[导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教育要以人为本

        严嘉
        柳州市柳江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100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教育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锤炼意志、提高技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学科教学 培养  人文素养
高中地理教材拥有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知识,高中地理教学要在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可操作性、课内外结合性、与考试制度融合性和持续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策略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本人根据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分析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并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人文素养”和“深度挖掘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改善教学方法,.将地理教育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科作为横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它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识之外,还包括物化生、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可见地理素养是现代公民实现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素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中落实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高中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任务是为学生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理念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即认识社会生活环境,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时刻记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和赛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就是人文精神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批判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得到关键能力发展和复杂情感的体验的过程。课堂上深度学习的“深”在于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创设真实性地理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如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等,引发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思考。例如在《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以桥为例》的教学案例中,我通过创设以下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首先,利用高考题中“六盘江第一大桥”、“港珠澳大桥”等相关材料,并设问:结合材料一分析北盘江大桥建设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让学生用学过交通区位条件的知识分析并归纳影响桥的区位因素,开发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影响桥梁的共同的区位因素包括“天”(气候)、“地”(地形、地质、地貌、水文等)、“人”(资金、技术、政策等),然后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影响六盘江第一大桥、港珠澳大桥的不同的区位条件是:六盘江大桥是陆上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海上大桥(影响的因素还包括海面宽度、海水的深度、海水的性质以及海洋气象的复杂性等)。第二步,展示柳州“桥梁博物馆”22座桥的分布图,并设问:柳州已经拥有22座桥梁,政府为什么还要建设新桥,如果你是桥梁设计者,你将选择哪个部位建设柳州新桥?为什么?并让学生分组扮演投资方和设计方进行辩论,最后投资方权衡利弊条件中标。第三步,展示祖国各地“以桥代路”景观图,包括青藏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上海市区高架桥、澳珠澳大桥等,让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答案。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教师应当适当改进与创新当前的授课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与学习空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人文素养。例如在《湖泊的形成与发展——以青海湖的形成与环境演化为例》案例中,我把青海湖的形成和环境演化设计成青海湖的“前世”“今生”和“来世”等三个模块开展教学。第一模块:给出足够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并设问“根据以上材料,从地质作用和湖水补给类型的角度来分析青海湖湖盆形成过程和积水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湖盆的形成原因。接着让学生思考:根据图文材料,判断年轻的青海海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并说出理由。第二模块是青海湖的“今生”:给出相关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并设问:山地的强烈隆起改变了青海湖区域的地貌、水文、气候,这些因素的改变对青海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后,我再给出一个总结性的视频,完美地解释了青海湖的“今生”。第三模块是青海湖的“来世”:给出足够的图文材料,并设问:请根据板块运动原理和气候变化规律预测青海湖的面积和盐度的变化趋势。不管学生怎么回答,只要能答出青海湖的面积和盐度的变化趋势,而且能找到理由支撑自己的答案,都要给予表扬。
三、深度挖掘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又创造出一方独特的文化。这就很好地阐述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和地域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有深度挖掘区域内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环境,归类整理出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乡土地理素材,充分发挥乡土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地位。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案例中,我充分利用“柳州工业城市”丰富的课程来源设计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柳州乡土地理。第一步,播放短视频《一分钟,柳钢发生了什么》,让学生的观看视频过程中找出影响柳州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第二步,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柳州螺丝粉、柳州汽车厂、柳州牙膏厂、柳州糖厂、柳州鱼峰啤酒等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第三步,从柳钢的搬迁,让学生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环境因素对工业的影响。最后一步,给出柳州汽车工业的分布图,让学生选择新建汽配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学会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四、改善教学方法,.将地理教育渗透到实际生活中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题多选取生产实践场景设计典型任务,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和校外研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锤炼意志、提高本领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2018年1月连续近半个月,柳州市被雾霾笼罩,市区灰蒙蒙一片,于是我在高二文科班布置了《柳州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危害》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柳州的雾霾天气多出现在哪个季节?柳州雾霾天气与柳州工业城市的关系?雾霾天气有哪些危害?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要求每个小组都要通过一个月观察和研究交上一份满意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齐帅.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5
[2] 李娟.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基于华罗庚中学的教学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14.4
[3]赵青青. 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法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