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文礼
[导读]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育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已十分迫切
        文礼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万宝河镇中心幼儿园154600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育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已十分迫切。现阶段,大部分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幼儿的发展直接受学前教育的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更高。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积极改革势在必行,以保证为社会输送专业学前教育人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改革;学前教育人员
        引言
        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伴随国家对“双一流”本科高校的重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学前教育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不言而喻。
        1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回归人类的好奇天性,以探索未知世界为导向,将教育和生活世界重新联系到一起,面向未来。在“双创”背景下,高等教育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地实践教学,检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学前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在幼儿园、幼教机构、教育咨询机构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环境创设—师德为先,环境感染
        学前教育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树立学生良好师德。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群,必须坚持以五育并举、德技兼修为导向培养德才兼备、创新发展的人才。德育环境构建做到“可认知、可实践、可推广”,把德育环境融入教材、操作、生活、活动,起到政治学习加内涵、人文教育增素养、心理疏导明规划、职业教育凝特色、双创实践开广度的目的。在德育过程中要营造“浸润式”全过程教育环境,以人文性创文化品牌、以创新性创专业群特色、以职业性育应用人才。教育环境创设中把地域特色文化要素、学校文化积淀要素、企业内部文化要素、社会服务文化要素渗透融入到校园人文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技能考核、智能校园建设、学前教育研发中心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建设之中,用优秀的历史打动人、用醇厚的文化吸引人、用生动的课堂启发人、用感人的事迹激励人、用发展的环境感染人、用科学的管理塑造人。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为专业群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1.3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且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一方面,国家行业标准的颁布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考,对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也为多元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与挑战。
        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幼儿的发展直接受学前教育的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更高。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第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采用传统化教学模式教学,在该种课堂影响下学生应用性与学习主动性较弱,他们无法透彻地掌握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实践,基于对现阶段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时候实践教学环节常常流于形式,造成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教学来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

第三,目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比较陈旧,一方面陈旧的教学工具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高自己的专注程度,另一方面陈旧的教学工具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影响学生后期在课堂上的授课效果。第四,教师在课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在该种状态下,教师无法采用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在被动化吸收的同时学生会产生烦躁等情绪。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甚至还会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愿意继续学习,最终导致他们专业能力停滞不前。
        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3.1采用任务驱动型和案例教学型的方式
        明确学习目标,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份的转换。学生的理论学习和驻园研习同步进行,带着任务下园,带着问题返校。学生下园前,学校会召开驻园研习动员会,帮助学生明确下园的目的与意义,为每个学生发放《驻园研习手册》,学生需要在驻园研习的过程中认真填写。《驻园研习手册》主要包括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教学活动听课记录表、教研会记录表等内容。任课教师会根据学科特点,布置学生驻园具体任务。学生带着任务下园,有了明确的目标。驻园研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直观化。如有学生在驻园研习后回来告诉教师:“以前我只是在课堂上听到幼儿园有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去过幼儿园后我才知道它们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活动,教师为什么要制作教玩具,等等。”因此,如果学校不为学生提供下园机会,学生就难以准确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就容易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
        3.2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学院要成立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学院要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实践基地负责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要做好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指导书等工作。
        3.3学校层面要做好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原有的学术性教师团队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矛盾;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学运行机制与以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矛盾。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要做好顶层设计如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系统工程。
        3.4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互动
        一方面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可以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在喜欢该老师的状态下喜欢学前教育课堂;另一方面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也有助于增加课堂互动,使学生在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见,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将自己为课堂主体的观念转变成学生为课堂主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教师就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为学生呈现真实案例,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融入课堂、参与活动后,更灵活地掌握学前教育相关知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重视“双视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名璐.师范专业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为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05):136-138,146.
        [2]赵凤琴.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学资源整合个案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7.
        [3]陈金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现代职业教育,2020(30):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