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陈权
[导读] 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构建有效课堂”就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
        陈权
        武汉市汉口北高级中学

        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构建有效课堂”就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如何构建有效历史课堂已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师有待解决的问题。有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
        有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找到了这个“支点”,才能撬开并破解教育的诸多困惑,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高中历史课除了向学生讲授历史专业知识外,还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凝练的课堂教学用语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有效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对历史教学的一点实践,与大家共同探索。
一、学案导学   先学后教
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是自主意识较强而自主能力弱,打造有效课堂就是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作为教学关键,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教学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该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先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打破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克服了“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学生自主看书的情况下完成。“学案”以“课标”为核心,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适当配合一些高考题,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只做一个引导与收尾工作。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二、整合教材  灵活创新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地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容量大、难度高,新增内容多,第一学期课时少等。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新教材与过去多年的旧教材相比,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由专题型体系和模块教学有回到了通史体系。这种变化,实质上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计划性。如何在学期里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怎样进行一个单元的设计、一课内容的设计,都是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师过去翻开教材就开始讲已无法继续,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对教材某些内容进行整合。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课标不做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就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需要补充的就适当补充。如我在教授《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时,我就做了“放手了处理”,由于课标要求较低,让学生在学习了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学去完成学案上的任务。并由一两个学生配以多媒体辅助讲解来突破重难点,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两次鸦片战争》一课,就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辅助学生学习。教材已有的资料,如正文、图片、历史纵横、学习聚焦等,凡是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并对几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解释和影响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几个条约的危害性。
        所以,新的历史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真正摆脱“教教材”模式,思考怎样去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内容,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三、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课堂绩效,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历史本来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要想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可把南京大屠杀的片段,武汉会战的片段等制作成PPT,并配上抗战时的音乐在课前播放,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让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在讲中国城市企业改革的原因时,如果自上而下讲解城市企业存在体制不合理、吃大锅饭、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我相信学生一定能明白,但是理解可能不会深刻。如果结合材料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效果就不一样了。实践中,我采用史论结合,选择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据说,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是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让学生看了这两则故事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联系课本很快就理解了城市企业没有自主权、管理上出了脱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老师就要广泛涉猎历史材料,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花时间、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自炼内功、彰显魅力
        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背景,这种背景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长期积淀一种文化底蕴。读书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想做好教师,做好自己,唯有不断读书,每天坚持读书,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深得学生的喜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要讲公开课,就课前准备15分钟,听课老师很惊讶,他很平静地说:“我是用一生在准备这节课,我一直都在准备。”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平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了解一些新信息、新观点,吸取众家所长,为我所用。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是随时在准备着自己的课,历史教师需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唯物史观的观点,需要有能用信息技术辅助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需要教师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只有平时的积累、积淀才能让课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只有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才能彰显个人教学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最终目标是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学生学得开心。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很多,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我一直在不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浅谈新形势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秦卫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3)
[2]浅谈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 杨柳,杨艳波.                课程教育研究.        2016(06)
[3]设计教学主题 构建高效课堂——浅谈高中历史课的新课改[J]. 高莉.                科技信息.        201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