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何林燕
[导读] 悠悠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

        何林燕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中学           666300
        【摘要】悠悠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团结的中华大家庭。民族团结与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要基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时刻要将民族团结的精神溶于课堂教学,使学生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时刻在学生心中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坚定意识。始终在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让中学生在民族团结精神的培育下,每一位学生牢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培育文化的路径,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育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团结;文化;精神培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稳定的国家,56个民族互相成长、共同努力,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民族聚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的稳定和团结,是祖国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民族团结的长久,关乎着祖国的稳定,社会的稳定繁荣,少数民族的不断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实现,如果少数民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收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造就了各民族团结互助的依偎在一起,各族人民要像一个小家庭一样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的发展探索,而且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使得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而实现中国梦。
        1.党和国家的政策基础
        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就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协调,民族内部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帮助。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的那样,中国人民和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要一律实现平等。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和法律体系,用科学规范化的体系,使少数民族的人生权益得以全方位保障,并且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维护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的基本关系。我国法律明确禁止个人各组织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同胞抱有歧视的态度。约束所有的公民不破坏当前的和谐局面,只有各个民族互相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和平统一[2]。
        2.树立民族团结示范高校,用十九大精神营造校园校风
        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各项工作,强化政治引领,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将民族团结的的思想和意识带进校园。重点放在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方面、组织架构方面、民族团结的发展和革新方面。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将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与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科学规范地推动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的工作。
        2.1牢牢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根本,为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奠定基础
        在高校培育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学校开展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举措,在知识竞赛拓展学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精神专题培训班”,培训实现要所有师生的全覆盖。在学校层面上,全校各基层组织还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学习宣传民族团结精神,确保民族团结精神进全校师生头脑、进学生课堂、进学生宿舍园区,通过狠抓学习,学校领导干部站位更高、师生精气神更足,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2牢牢抓住平台建设这个载体,形成了以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深入开展社的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文化活动品牌[3]。结合当地特色和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实际作用,比如我校开展“泼水节”“赶摆”“盘王节”等活动,最大程度的将民族团结以活动的形式传递开来,深入人心。一是以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为载体,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践养成教育。比如有些学校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通过组织在校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民族语言+乡土典型接地气的宣讲方式,中国梦+中华文化+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内容的有效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在边疆边境民族地区形成邻里守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牢牢抓住内涵建设这个核心,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3把民族团结的教育实践与授课体系的相互融合。
        根据学校平时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设一些兴趣学习课程或者兴趣主题讲座。比如:《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民间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实践》等[4],同时,把学校的音乐乐器演奏课程重点放在了傣族的象角鼓、巴乌、葫芦丝等等,通过这些课程,介绍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文化,做好理论研究,反哺课堂教学活动。
        2.4通过各类活动建设民族团结追教育
        活动的融入最能体现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可以开展以民族团结、中国梦、石榴籽等主题的主题活动,打造了内容丰富、形象多样,覆盖面广、吸引力强的“民族宗教工作宣传教育月”系列精品活动。开展知识竞赛、专题展览、文艺晚会、宣讲报告等多项活动。
        2.5走入实地考察,感受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要深入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和团结的意义。
        案例一:甘肃某学校于2000年成立了由各民族成立的“青年志愿者团”,他们有统一的服装、旗帜和胸牌,常年深入社区,开展“传承民族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每一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都独立创建了完备的实施方案—执行评估—社会反馈,并将图片、音像资料上传到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汶川地震时,他们自发聚集在东山广场,点燃心形烛光,为汶川祈福、为祖国加油!他们这份感恩情怀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示范单位”
        
        
        以上案例中,学校通过成立志愿组织,以点带面,以实际行动倡导民族团结抓好社会实践的的机会,切身实地的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内涵,通过自己小团体的团结带动整个社会的团结。
        2.6为少数民族同学做好后备资助体系
        依托“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资助体系[5],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完善的保障。在少数民族同学遇到困难时,学校和社会可以及时的发挥力量,不能使学生辍学,体现全民学习的局面。
        3.中小学生的教育要充分的融入民族团结精神
        3.1注重实践,发挥学生群体的突出作用。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场地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这过程中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原则,发扬新青年的新风尚。
        3.2实践活动要重点突出特色。任何活动在开展时,我们都要有相关的侧重点。民族团结教育,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首位,用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典和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为此次教育的重点[6]。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一的教育,始终引导学生们长大成人之后,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掌握住学生的生活工作的学习规律,把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感到有趣的问题记录下来,查阅相关的文献线索,从实际出发,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从中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和感激,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大的收获。
        3.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把家庭教育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传授知识和教导的环境。
        3.4不断创新的原则。我们既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又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经验融入起来,还要跟随社会主义发展的浪潮,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品和思维方式,着力集中力量学习,不断的取长补短,用最先进的方式方法探索出最切实可行的教育机制。
        4.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方式
        4.1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加大宣传的最大力度。
        氛围是学生们提升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环境最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所以,学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时,要注重氛围的提升。主要有以下极大举措:一是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比如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电台等等方式,每天进行学习教育,对民族团结的理论、科学事迹、感人事迹、反面教材进行宣传报道。二是在学校大门、学校主要道路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的方式,宣传民族团结,这种方式,可以直观的进行表达和描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记知识体系内容。三是开展民族团结演讲比赛,实践和学习是提升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比赛,学生的们积极性得到提升,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了校园健康发展的新氛围。四是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在主题班会中,老师通过讲解民族故事,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将民族团结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4.2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基础,及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根据我国《民族团结指导纲要》为总体要求,不断深入探索将课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学校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中,要勇于创新,把民族团结的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够高效的利用课堂,课堂教育的途径中,学生们40分钟的堂课教学只接受课堂所学会显得尤其艰难,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下,我们将民族团结教育融会贯通结合起来,让学生换换脑子,惊醒思路,不但接受了的课堂知识,还接受的民族团结教育。二是学生更利于接受,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授课中,利用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开发出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这样的方式,高校而又便捷[7]。
        4.3把特色活动融入进来,让民族团结的精神进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案例二:在北京中学,学校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活动,学校坚持学生大型活动课程化、小型活动社团化,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开展活动。学校结合三个年级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组织学生到民族团结示范基地参观、听民族团结示范人物讲解民族团结精神,走进民族团结师范单位进行考察,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撰写较为专业的调研报告和实践体会,从而磨炼意志,锻炼品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知道各个民族的特色、各民族的风俗文化,从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学校建设中,要开展丰富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板报比赛、歌唱比赛等等,把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融合进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共同创造和谐的民族团结氛围。活动期间,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同学多才多艺的才能,展现他们的艺术精髓,使其他民族学生感受本民族的情感魅力,从而提升民族团结的意识。
        5、把民族团结融入学校会产生有效影响
        5.1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觉悟
        加强思想教育,使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相关做法传达到学生的意识中去,增强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向上意识。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民族团结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内涵会持续深入落地,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是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运用起来,将党和国家的政策传播和发扬下去。
        5.2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向上的良好局面。通过民族团结的主题教育,会使学校的整体学风建设迈向更高的水平,使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深入实施,学生会形成友爱、团结、互助的新风尚。民族团结的成果会得到继续的发扬和提升,各民族之间相互融洽的积极发展,民族团结的成果会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这样氛围培育下的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会不断的践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使学校和学生在一种优良、和谐的状态下可持续发展。
        5.3形成可持续化的民族团结机制。在民族团结师范单位的创建中,不断改革和修正,形成了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了完善和严谨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日常化的考核手段、先进的考核方式,正确的宣传教育机制,为创建可持续工作长效有效的持续下去。
        6.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6.1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持续加强。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宣传工作要注重实效,通过特有的方式手段,举一反三,将宣传的实效深入其中。在宣传工作中,一方面要面对社会,提升学校建设的正面积极导向,另一方面,要面对家长,让家长充分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教育成果和教育过程让家长知晓,全力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最后一方面是学生,学生是接受宣传的受众,创新宣传方法,让学生更好、更快接受宣讲内容。如果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宣传方式不够新颖,就起不到宣传的根本效果,所以,对于宣传工作,学校在创建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下提出较高的要求。
        6.2创建工作形式不够创新。
        民族团结教育在创建过程中,要注重形式的单一,注重创建工作的本质要求。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知识手段,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将政府、学校、家长、学生融入到学校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来。
        6.3创建工作成果需要不断加强巩固。创建工作的深入落地,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所以,当我们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更要警惕思想,不能懈怠。当然,有些学校和老师在创建民族团结学校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有了放松的想法,不再继续以最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我们要继续发扬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之策,使学校的民族团结示范单位不断加强,不被社会环境所淘汰,通过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全体师生就会形成勤劳勇敢、民族团结的意识共同体,努力使得学校民族团教育发挥出在强的再生力量。
        7.结束语
        自觉将民族团结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把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落到工作实处。积极投身国语教育,为国语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师生补习国语,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民众献上慰问演出,送上国语小品,教唱国语歌曲。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改变学生思想,提倡学校革新式的不断发展。进而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亚杰.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义重大[N]. 鄂尔多斯日报,2021-03-01(003).
        [2]滕兰花.高校博物馆精准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探索——以广西高校为例[J].昆明学院学报,2021,43(01):61-67.
        [3]李寅.筑牢民族工作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1):1-6.
        [4]黄钰,陈建樾,郎维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内涵、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1):7-12.
        [5]刘吉昌,徐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述评[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1):28-37.
        [6]常安. 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地方立法实践[N]. 中国民族报,2021-02-23(006).
        [7]常安. 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地方立法实践[N]. 中国民族报,2021-02-23(006).
        [8]李秀. 凝心聚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N]. 鄂尔多斯日报,2021-02-22(003).
        [9]本报评论员. 切实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N]. 锡林郭勒日报(汉),2021-02-18(A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