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述、理、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任明伟
[导读] 学会“想问题”,感受“数学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会用数学的眼光“看”,
        任明伟
        贵州省绥阳县洋川小学 563300
        学会“想问题”,感受“数学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会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的思维“想”,数学的语言“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表达问题,从探究过程中感悟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经历“以‘渔'获‘鱼'”,感悟“获‘鱼'悟‘渔'”,实现积累活动经验、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调查发现,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不强,尤其对“数学广角”、“数学思考”、“探索规律”的相关内容更是存在畏惧心理、漠视心理,要么“依样画葫芦”,要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是“茫茫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总结有如下几点:①理解不清,不求甚解,不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无法获取有用信息;②定式思维,定向思考;③习惯不良,思维懒惰。
        针对问题反复分析研究,通过不断课堂实践、反思改进(主要以“数学广角”内容),总结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四字策略——“读、述、理、验”,即:读——边读边思边勾划,读通读懂读透彻;述——复述题意抓关键,概括重点教表达;理——理清关系梳思路,总结方法建模型;验——认真检查细验证,培养习惯抓养成。
        一、读——边读边思边勾划,读通读懂读透彻
        读懂题意、准确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解决问题的基石。虽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只是泛泛而读,浅尝辄止不加思索,那便失去了读题的意义,读懂读准,理解题意才是目的,因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找出关键句,划出关键词并真正理解透彻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读题习惯的培养,学会抓关键词句推敲理解:①用“缩句”的方法提炼关键句;②用“扩句”的方法补充关键句;③简单“口诀”提炼方法。引导学生真正读透题意,才能为正确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述——复述题意抓关键,概括重点教表达
        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形成表象。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
        三、理——理清关系梳思路,总结方法建模型
        梳理思路、弄清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多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有利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些辅助分析梳理的方法,能帮助其找出有用条件和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教思考、教方法是教学之根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真正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1.转换情境,化陌生为熟悉
        熟悉的事物和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将题目中一些不熟悉的事、物转化为熟知的、感兴趣的情境,对理解和审题大有帮助,能更快更准梳理出数量关系,同时,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并应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逆向倒推,化复杂为简单
        逆向思维是思维中较为高级也比较常用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尤其是复杂的问题时,学会逆向倒推,分步化解难度,非常有效,能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根据题目的终极问题,列出数量关系,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根据未知条件即新问题,用同上的方式进行分析梳理......依次倒推逐步进行,分解难度,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掌握方法、学会思考,真正实现“鱼”、“渔”兼得!
        3.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数形结合思想能使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有机结合,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找准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总结方法和建立模型。
        如“植树问题”(间隔问题)中,在不封闭路线上植树的三种模型。通过实物观察,动手画线段图操作演示,学生经过观察“一一对应”后,很轻松就能理解并掌握间隔规律。然后通过三种情况的对比观察,很容易便建立起间隔问题的三种模型(两端都植,一端不植,两端不植),并能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再如“鸡兔同笼问题”中,用“画脚法”(画简笔画)的直观演示,推导和理解“假设法”就显得更加容易;还有数学中典型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等,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画线段图等数形结合的方法辅助理解,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变换条件,化定式为灵活
        思维定式是学生解决问题出错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解决问题中,通过变换条件,让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明白不同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向和解题方法。同时辅以“一题多解”等训练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尽力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适时引导、适当点拨。以点连线,以线织网,将某一类的问题形成体系,化定式思维为灵活思考,建立方法与模型!四、验——认真检查细验证,培养习惯抓养成
        “播种习惯,收获成功”,好习惯成就好未来。粗心马虎,毫无检验意识是多数孩子的共性问题,大大降低了做题的准确率。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和检验方法不容小觑。
        1.验什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都是为做题而做题,或是为完成任务而做题,几乎不会去检验,把检验的“活儿”交给家长或老师,同时也不知道要检验什么。所以,教学中要多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明确应用题检验的方向,计算结果、单位等等,要给孩子安排任务后,不妨给孩子“约法三章”。
        2.如何验。解决问题的检验方法有别于单纯的计算,单检查计算结果是远远不够的,那该如何验证应用题呢?教会孩子验证方法是关键:将所得的结果带入题目,作为已知条件,按题意逐步往后验证。
        “读、述、理、验”——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验证习惯。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大影响,使之从解决问题方法和经验积累中升华为良好的情感态度与品质,实现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