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彭向焱
[导读]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主要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

        彭向焱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资丘小学,湖北  宜昌443514

        摘要: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主要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站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笔者充分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尝试提出了一些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期望能带来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维的高速成长期,在此阶段最需要的就是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科学教学的开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科学教学阶段,教育者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意识到科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一、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科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在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思维进行优化,进而形成一种对应的能力,就是科学思维能力。随着当前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变得越发完善,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在掌握了一定科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面对复杂的信息和讯号,才能站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处理。在实际应用环节,通过对各种关系间的合理处理,最优化、最全面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实现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当中,无论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亦或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实际上都是固定的,老师按照固定的模式完成授课任务,而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变得越发多样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学习体验也在不断丰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想要更好的学习,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想要适应现代化课堂的学习,小学生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并且还需要将掌握的知识点转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不断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学习进度。而伴随着学习进度的深入,在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学生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深入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由此可见,小学阶段课堂教学的特性,决定着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也会按照固定的思维去进行。这样的思维模式会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样学生在后续面对各式问题时,也很难站在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授课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并灵活的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实现对自我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寓教于乐,开展趣味教学
        作为一门间距严谨性和趣味性的学科,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新课标当中也提倡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所以,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转变成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就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由于摩擦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仅凭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将摩擦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起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事物,编成相应的儿歌来让学生记忆。例如:“摩擦力,真有趣,生活处处显神奇。吃饭、走路、穿衣服,离了摩擦可不行……”通过这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从课外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开展趣味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想要学好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就必须要勤于提出问题,并主动开展相应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之前设计好相应的问题,用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并帮助学生借助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对应问题。用一个个问题将课堂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有序、高效的课堂。
        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抵抗弯曲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和不同,在受到重压时,建筑物的横梁和柱子哪个会最先断裂?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在建筑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让学生根据宽度、厚度等因素,围绕抗弯曲能力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小组间进行合作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将问题作为导向,一步步推进将各个教学环节联系起来,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环节,有效达成了相应的学习目标。保障了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开展实践,进行深入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互相合作,在教学方式上也更加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探究。教师要利用好科学课上大量的自主探究素材,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在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给予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科学知识,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科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大量的科学知识都是对生活的概况和总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也需要重视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虽然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困难,例如缺少足够的实验器材等,但教师可以积极寻找代替的物件,或者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我曾经将各种各样的工具带入到课堂当中,甚至还与同学们一起利用自行车、动感单车进行过科学实验;学生也积极动手开展了探究,制作了相应的科学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形式,同学们直接感受了科学的魅力,大大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而且也让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结束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入手。为此,需要教师意识到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会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卫,周子扬.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55-56.
        [2]梁婉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科技风,2020,15:29-30.
        [3]王晶.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