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杜怡
[导读] 儒家人格思想是指具有特殊氛围的环境状态,可以给人以独特的情感体验

        杜怡
        陕西省大荔县城郊中学  715100
        摘要:儒家人格思想是指具有特殊氛围的环境状态,可以给人以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对人认知能力和情感感知的调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情境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得以出现,并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优质教学儒家思想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由此进入高效状态中
关键词:儒家思想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儒家人格思想成为中中学教育开展一个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进行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广大中学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讲座式代替阅读式
        讲座式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讲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用教师自身的阅读成果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整本书阅读虽具有重要的课程与教学价值,但基于教学时间有限,阅读成效延迟,教师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用讲座代替学生的实际阅读。学生不能与文本、作者对话,不能真正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考试需求,快速丰富学生文学积累,但是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根本理念,脱离了整本书阅读的宗旨。
1.2碎片化的浅阅读方式
        整本书阅读在时间上强调连续,在内容上强调系统完整。碎片化的浅阅读则是指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里进行的简短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会割裂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停留在肤浅层面,影响学生对整本书全面、深入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 个任务群之首,并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其他任务群的发展,已然成为正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但是学校、教师乃至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将考试和分数作为始终追求的目标。学生的阅读内容出于考点的需要、出于教师的选择。这一现状使得整本书阅读空有虚设,失掉本真。因此,教师、学生、家长需要对整本书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整本书阅读活动形成一个系统、完整而有效的阅读体系。
2.儒家人格思想提升中学语文教学实效
2.1完善教学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严肃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拥有一个可以舒适的交流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在实际课堂上学习的参加程度,继而保证语文课堂实践学习任务能够顺利进行。老师把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当作教育的根本目标,老师能够主动地革新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自我学习,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时,教师先让学生从全方位感受课文,并运用自拟副标题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探索课文的想法以及内在。
2.2以趣味游戏情境创新训练模式
        趣味游戏情境是指以游戏为基础模式,将知识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游戏情境逐渐成为典型的创新教育模式代表,因为其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兴趣,并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而这些都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相提并论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做好对游戏情境的有效设计,课堂训练环节就成为趣味游戏情境发挥出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完成《新闻采访》的学习后,我就在课堂上构建起了一个新闻采访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学生需要通过抽签来确定自己的身份,有的是记者,有的是采访对象,有的是播音员等。然后,他们需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完成新闻采访,由此来实现对学生在此方面的技能培养,达到强化课堂知识记忆和应用的教学目标。考虑到此环节的特殊性,教师所设计的采访内容要尽量贴合学生的认知兴趣,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内容,让他们在趣味游戏训练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课堂训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关联,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闻题材,帮助他们真正认识新闻内容,了解新闻本质,掌握新闻要素,由此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3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下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提问,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大胆说出来,让学生与老师增强沟通,或者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不同的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也不相同,老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不要让学生害怕回答错误,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找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答案。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人,老师应该让学生加强交流,并且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语文学习课堂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
2.4自主通读
         叶圣陶曾说:“教育虽着重在‘教’字,最终目的却在受教育者‘自得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需在课下完成整本书的通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将此作为一项课程看待,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过程、内容、评价,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如圈点评注法、思维导图法。圈点对象有多种,既可以是重点词句,也可以是有启发意义的名句,以此作为注意的重点或存疑的标志。评注可理解为评语和注释。教师在引导学生采用这种方法之前要进行系统介绍,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再如,思维导读法。思维导图法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作品复杂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的方法。就小说而言,小说人物多,故事情节曲折,主旨丰富。教育学表明:中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加之小说篇幅长,学生难免感到混乱、不知所措,这就证明了思维导图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每读到一个人物就记录下来,并标明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情节以及与作品主旨有何关系,读完小说思维导图也就制作完成。运用思维导图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还会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便于日后的学习和复习。
结束语
         随着语文教学新课程的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决定着学生今后发展的思维方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求学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语文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以及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根基。核心素养根本上是养成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中学的教育中,儒家人格思想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中学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着重关注养成学生的儒家人格思想,继而促使学生素质的综合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园地》用稿内容与要求[J].中学语文园地: 高中版,2008( 4) .
         [2]宋世俊.微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6) .
         [3]王媚.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再思考[J].考试周刊,2008( 28) .
         [4]王岩红.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19( 1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