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董理规
[导读] 阅读本应该起到愉悦身心、获取知识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

        董理规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东升第二小学

邮编:471003

        摘要:阅读本应该起到愉悦身心、获取知识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局限于阅读方式上,阅读教学主要为升学考试服务,阅读教学模式化问题十分严重。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阅读理念有了新的变化,逐渐向着多元一体、自由宽泛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阅读兴趣,成为阅读教学新特点,基于此,本文将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体会的过程,离不开丰富的阅读素材。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素材紧缺的问题较为严重,虽然很多小学也在积极引进课外阅读素材,家庭也配合学校工作为孩子购置一些优质的阅读素材,但是这些素材的针对性太强。总体而言,阅读素材多集中于一些名人作品上,比如我国四大名著或者《鲁滨逊漂流记》《简·爱》等作品上,实际上这种素材选择方式非常盲目,这类阅读素材真的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全面、客观地理解这些作品中的核心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则更加困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总的来看,虽然小学生的阅读素材数量较多,但是种类被牢牢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阅读素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激发其阅读兴趣
许多语文阅读课在设计时缺乏先入为主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惰性思维下只愿意倾听教师概括内容,而不愿意深入文本阅读,对于文章情感和内容主旨也缺乏个人见解。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难以在实践中调动学生熟读文本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课        程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熟读过程中逐步融入文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比如,教师教授《穷人》这一课时,可以将这一课作为故事类文本的阅读范例。此类文章在叙事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能有效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事情发展顺序的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在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形象有大体的情感认知之后,再带领学生利用多媒体,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逐步梳理事情脉络。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将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并在每一段中提取关键词进行概括,从渔夫回家与妻子谈论生活贫苦的忧愁到谈及邻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整个故事脉络都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能站在上帝视角透彻分析人物形象。在最后一段中,渔夫妻子将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收留,这一现状与他们穷人的身份形成了对比,在贫穷的环境中保持善良的秉性对学生的情感触动极为强烈。此时,教师便可以抓住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让每组学生对愚夫及其妻子的品质进行讨论,谈论个人感悟。

这样学生在个人融入到故事情感的基础上,在人物形象分析过程中增添了个人见解,在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开展深度解析的过程,更能体现出学生阅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让学生沉下心来反复阅读文本,这样能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自我见解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基于自主阅读环节,增设丰富多样的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开展文本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        兴趣,增强了其课堂表达的积极性。
2.2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增进师生互动,通常都会在上课前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使其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内涵,之后再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这样的过程看似较为完美,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回答存在一定问题时,部分教师就会及时矫正,甚至不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答案,而这无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位。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运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法,根据学生真实情况、课文内容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其能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与小兴        安岭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在上课时,教师需要将这些资源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美丽的林海,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使其将文字与直观的画面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难度。在完成课文内容的讲解后,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搜集资料的方式,挑选自己喜欢的景色进行详细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2.3 丰富课外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素材的选择一定要适龄,“适龄”这个理念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如果阅读内容跨度太大,学生则很难把握文章中的人情关系。例如,《水浒传》所处的年代为宋代,剧情也非常混乱,任务关系也复杂,学生很难理解这部作品的意思,而且文章很多句子与白话文相差较大,即便是成年人阅读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学生选择适龄的阅读作品,这些作品要符合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天性是什么?好奇、冒险,所以这类        阅读素材的数量应该增加,种类也应该增加,不论是国内阅读素材还是国外阅读素材,只要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阅读需求即可。这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课程的质量,还能够满足学习的阅读需求。
3 结束语
总之,阅读课程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了提升阅读课程质量,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做好阅读课程优化工作。只有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才能够探索出符合语文科目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安新.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29-30.
[2]包永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04):50-51.
[3]李肖燕.注重素养培养,实现有效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方向探析[J].新课程,2021(0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