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线上资源 恰当进行分层拓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邹葱芬
[导读] 线上教学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与交流。
        邹葱芬
        青田县实验小学 323900

        【摘要】线上教学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与交流。结合线上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实现分层拓展。笔者从借助钉钉布置批改作业;借助微视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分层辅导;利用美篇实现生生互学,为教学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线上资源;分层;分层拓展
        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支撑势在必行。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比互动性更强,但也存在不足。线下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辅导。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平台协助,学生的分层辅导将会如虎添翼。下面笔者将从如何有效利用线上资源和平台,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分层辅导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一、借助钉钉群 实现分层拓展
        词典上说:拓展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东西,是质量的变化,而不是数量的变化,拓为开辟,扩充;展意为展开。将拓展引申到数学学习,笔者认为数学拓展从广义上理解是在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扩充孩子的知识结构。不是多见了几眼,多做了几题就是拓展了,而是将知识的更深理解转化为孩子稳固的知识结构。反观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他们需要课后对知识进行拓展巩固,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有一部分学生就算不经历课堂学习,课堂中的知识重难点也早已掌握,他们则需要难度稍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以练习拓展。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除了共性作业外,笔者每天给班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一道分层作业题。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建立三个群,分别命名为学习提升群1,学习提升群2,学习群提升群3。学习提升群1面对学有余力的前30%学生,学习提升群2面对中间的40%学生,学习提升群3面对学习暂时落后,在学习上总会遇到障碍的后30%的学生。在建群的过程中,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进群,可以进1个群,也可以进两个群。进两个群的同学必须完成不同群的题目。这三个群的用途为布置个性作业。个性作业的量一般以每天一道题目最为适宜。如在学生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并且掌握计算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立体图形的体积之后。针对三个群的学生分别布置图1,图2,图3中的题目。提交作业之后,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实时批改,给学生个性化的文字和语音指导。经过老师的语音辅导后还不能订正的,可钉钉直播讲解,暂时没时间听直播的,可观看回放。
        这样的分层作业充分满足了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让潜能生巩固知识,让中等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也让学优生更优。钉钉分层批改辅导打破了线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弥补了线下分层辅导的缺憾,为实现分层辅导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借助微视频 实现分层辅导
        如果说借助钉钉能为分层作业拓展提供技术保障,那么利用微视频则能对
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显著差异,新知学习后,有些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且能举一反三,有些学生对重难点根本没有掌握和突破。面对未掌握的同学,利用录制或搜集到的针对性小视频,辅导学生巩固所学。例如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之后,有些学生对侧面积的求法不能理解和掌握。笔者就在青田小学数学公众号里给他们搜集了圆柱表面积一课的微课视频,让他们听视频重学。并以他们对重难点学习的笔记为准,判断他们的视频重学是否有效。线下教师跟进,让学习薄弱的同学相互说知识重点。这样不会的同学通过微视频的自学起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利用微视频除了带领学生突破重难点之外,还可以巩固大部分学生久久不能攻克的难题。比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之后,学生对图4里的题不能理解,总是出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给学生录制了用三种方法解题的3个不同微视频(第一种是先算出水的体积,再根据等高时,体积比就是面积比,算出乙杯中的体积,最后算出高;第二种是先算出水的体积,因为高相同,用体积除以甲、乙两个圆柱底面积之和算出高;第三种是根据高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老师录制的微视频,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进行说题以巩固所学。这样利用小视频能对学生的顽固错题进行有针对的辅导,从而达到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借助美篇 实现生生互学
        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有时需要设计一些实践性,操作性的作业,有时需要布置学生说题的内容。比如,学生学习了千克与克之后,需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感受和记录物体的重量,逐步形成量感。再比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大数之后,让学生按一定要求数一数大豆、大米等物体的数量,让他们在数数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位值的概念。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会不同。在找身边物体重量的过程中,学生找到的物体不同,采用称重的方式也不同。有些思维水平层次高的同学先称某一物体的重量,然后用参照推导的方式推出另一物体的重量,有些学生只采用称一称的方式感受重量。在数大豆的过程中,有些同学2颗2颗的数,先数出100颗,再数出1000颗,再数出10000颗,感受大数的多少。也有些同学先数出10颗,再10颗10颗数数出100颗,再用估计的方法估出1000颗,10000颗大约是多少。
        面对学生的不同方法,线下教学不能将学生的方法充分交流。先让学生将数的方法和过程拍成照片上传,教师再把学生的照片编辑成图文结合的美篇进行推送。数的方法被推送的学生体验到被认可,成功的乐趣。方法失败的学生在欣赏同伴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数的正确方法。这样的美篇无形之中交流了不同思维水平层次学生的方法,让思维水平层次较高的学生带动思维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美篇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学,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张平.小学高年级段数学分层作业研究[J].新智慧.2020(28)
[2]王海燕.小学高段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J].素质与素养.2020(12)
[3]傅彤方.善待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