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张东华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中转移
        张东华
        山东省东明县长兴集乡中心学校 山东 菏泽 274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中转移,使农村人口严重流失。他们的子女也相应的开始形成了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目前正在经历着“爱的空巢期”,由于亲情和父母关爱的缺失,而产生大量的情绪困扰和认知障碍。2001年以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撤点并校”政策,这一政策的下发,促使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始增多,由于这部分孩子缺少家庭教育,所以他们的德育教育便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留守儿童    思想品德    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缺乏父母的看护和关爱,但他们又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不得不选择寄宿学校,继续完成义务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思想品德教育又恰恰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难点,如何正确引导这些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目前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连续达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主要为3—16岁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留守儿童从概念上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而离开自己年幼的孩子,这些孩子从小甚至刚出生就与父母分离,他们的童年中,父母不曾参与,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处于缺席状态,这就势必给农村的小学教育增添了一大负担。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仍呈上升趋势。近期,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事件,使学校和社会开始更加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
二、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父母的爱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大都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自身成长,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同时他们也需要有人倾诉,有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不曾回来,仅凭一个电话,一个视频远远不能弥补孩子情感上的缺失,也很难与孩子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乏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相处所接受的陪伴,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教。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主要表现为:
(1)监护人监护不力
  ①单亲教育精力不足。在西部沿海以及内陆地区,大多数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只留下母亲一人监管孩子,这时的母亲还要出去干农活,照顾老人,根本无暇更多顾及到孩子,孩子们本来就缺少父爱,与母亲之间的沟通又不多,所以孩子的学业也难免会下降。
  ②祖辈监管力不从心。

有些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来照顾,爷爷奶奶不仅年龄大了,而且文化水平不高,根本不能对孩子的学业进行监管,再加上爷爷奶奶宠溺孩子,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他们只担心孩子能不能吃饱穿暖,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业问题。
  ③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在这些留守儿童里面,有一些孩子和亲戚生活在一起,他们总是三五一群的聚集在一起玩耍,甚至还会出现作业抄袭的现象。亲戚毕竟不是父母,不会像父母那样照顾周到,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这些孩子就会越来越难以监管。
(2)留守儿童道德认识模糊
父母外出务工,因不能陪伴孩子,心里难免会愧疚,所以很多父母都采取金钱弥补的方式来弥补孩子,希望可以让他们和自己亲近一些。目前孩子在道德认知上存在模糊意识,恰恰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他们养成胡乱花钱,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随着孩子道德认知的变化,父母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道德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
处于农村的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的文化层次比较低,他们在对孩子开展教育时,常常都是溺爱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孩子没事就行,其他事情都好说。这种物质上不亏待孩子,精神上又严重的营养匮乏的现象,使得他们对孩子的道德习惯养成极少关注。个别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管教,导致一些孩子道德失范,这些孩子在家不听爷爷奶奶教导,在学校品行又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学校又不加以重视,致使留守儿童的道德法治观念不强。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提高学校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度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玩耍,他们所接触最多的也是同学和老师,要想提升留守儿童的品德素质,就必须从他们的学习环境开始。首先,学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条件,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家庭情况,建立成长档案。其次,教师需要定期与学生沟通,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随时把握学生动态。最后,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开设,加大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团队的培养。在学校生活中,学校要通过各种有趣的课内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鼓励其他同学与留守儿童做游戏,共同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
   2.重视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责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同时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势必要提升父母的强化家庭教育的意识。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要重视他们成长阶段的精神引导。父母要加强与子女、学校、代管人之间的沟通,让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强化父母的引导作用,让父母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动态,使其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在日常沟通过程中,父母发现孩子有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避免不良心理和思想给儿童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于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帮助他们。目前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已经是农村小学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力度。      希望在学校、社会、父母和留守儿童自身多方协调下,能够加强农村小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建祎.农村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J].学周刊,2020(8):169-170.
[2]赵子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7):25.
[4]白丽丽,李雯娟.甘肃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成才问题的研究——以Z小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4-75.
[5]贺慧静.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