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海
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 广东省 阳江市 529624
摘要:在素质教育阶段做好感恩教育至关重要,对学校教育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新时期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感恩教育中要重点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突出教师群体在感恩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本文对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拟定针对性发展建议,旨在提升感恩教育实践成效。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实践措施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逐步加快,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对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感恩教育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提升感恩教育成效是重要问题,当前要注重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提高感恩教育实践成效。
一、农村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概述
(一)教育活动趋向于功利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快速发展,从部分区域素质教育发展现状中能得出。在全新的教育发展新时期,教育教学活动功利化现状较为突出。有部分学校在教育中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发展影响,在教育中注重智力培育,忽视德育教育。更关注知识教育,未能认识到综合能力培育的重要作用。此类教育发展现状将难以提升感恩教育发展成效。
(二)感恩教育目标较为空大
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感恩教学发展现状中能得出,教育实效性较差是重要原因。现阶段制定的感恩教育目标较为空大,导致学生无处下手、难以认识到感恩教育重要价值。有部分教师在参与感恩教育中,会将教育现状过于投入在相对虚幻的环境、情境中,比如提出我的理想、多少年后的我等话题。在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多数学生只能通过联想、想象来完成教师布设的各项任务。在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多数感恩教育任务相对繁重,感恩教育内容较为宽泛,将会导致学生学习自信心难以提升[1]。
(三)忽视了学生教育主体地位
目前在中小学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教学主体是每位学生,不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教师在开展感恩教育过程中,大多会忽视学生多样化发展现状、教学内容丰富性、各项教学活动实践性,未能全面认识教学主体重要价值。在教学中片面选取教条主义、强制性灌输措施等,导致小学阶段感恩教育生命力难以全面激发。
(四)感恩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农村教育特殊性,多数中小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自身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主动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将导致感恩教育全面发展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学校管理部门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科学性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的教学实践方案,将导致感恩教育整体效率难以提升[2]。
(五)感恩教育渠道较为单一
在新时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要求家长、学校、社会群体之间紧密协作、积极交流,为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和提供充足发展动力。但是目前感恩教育整合实践路径较为单一,缺乏层次性与多样性。未能依照德育规律进行教学,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大多是展开苍白无力的说教,导致感恩教育感召力不足,未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心,这样将会导致学校感恩教育发展合力丧失。加上在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环境中存有诸多与感恩教育背道而驰的消极因素,这样将导致教师感恩教育成效难以提升。
二、农村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一)提高教师群体综合素质
当前在小学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教师自身言行举止、教学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广大教师要注重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建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念,时刻保持感恩之情,在生活以及教学中均为学生提供良好示范,陶冶和培育学生个人情操。
在日常教学中、生活中均要通过较高道德规范对自身言行进行约束,影响小学生言谈举止。教师群体要保持感恩之心,对学生投入较大关爱,注重与学生强化情感交流与多领域沟通。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学生群体特殊性,对其进行关爱教育,注重情感培养,及时整合广大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存有的各项问题,让学生在全面感受各种真切的关爱以及来自教师温暖的基础上,成为一名知恩图报的人[3]。
(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片面关注教学知识性忽视了感恩教育,要注重二者兼顾。感恩教育在开展中不能片面局限在锻炼个人言行举止方面,还要对学生积极的生活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培育。教师要注重将感恩教育放置在教学重要位置,在日常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在班级内部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学生个人谈吐、心理、自身多项目行为积极指导,为高效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提供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行动表现集中引导,比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吃完饭以后将碗筷归放好,通过自身行动表达对父母给予的物质生活、对食物的感恩。让学生帮教师提录音机、义务清扫办公室等,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学校、教师的感恩。节假日时间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各类小礼物送给亲人、小伙伴,表达感谢之心,也是实践感恩教育的重要方法[4]。
(三)注重因材施教,提升感恩教育实效性
在农村小学感恩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全面强化思想建设。还要注重对学生个人心理环境、人际关系进行协调。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能满足教育发展基本要求。从教育现状中能得出,多数学生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拟定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方式,全面掌握学生发展现状,强化师生情感交流。为了能实现情感教育发展目标,可以将感恩课堂设定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进入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大自然,比如观察鸟妈妈是如何喂养小鸟的。通过此类自然现象观察,可以对学生展开教育。小鸟在小的时候无法自行找食物,鸟妈妈每天都会出去给小鸟找食物。当有一天鸟妈妈飞不动了,小鸟也会像鸟妈妈一样,为鸟妈妈外出寻找食物。这就是爱的表现也是爱的传递。小鸟都能这样,我们人更亦如此。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自己的妈妈老了,我们应该如何去照顾她们呢?通过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能真正领悟到感恩的重要价值,心存感激之情[5]。
(四)注重家庭教育,开展多样化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在实施感恩教育中,要积极提倡广大家长自身具备相对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育人观念。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能真实认识到感恩属于一种重要品德,要让孩子能认识到正确行为、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对其积极引导,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感恩教育实施中,教师要注重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空间。可以在每年母亲节、父亲节中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孩子表达对母亲、父亲的感激与热爱。学校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比如社区义务服务、献爱心活动等。在各类大型节日中,由于学生自身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不同,针对年龄相对偏小的班级,可以开展爱家庭活动,对年龄相对较大的班级学生可以组织开展爱学校、爱家乡活动。还可以定期参与到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比如进入孤儿院、敬老院等,在实践中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让学生的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使其将来回报学校、家乡、祖国和社会[6]。
结语:
现阶段广大教师要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自身思想、言行举止、学习行为积极引导。教师要注重弥补自身工作中存有的各项的问题,对自身道德素质培育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要通过个人渊博知识感染更多学生,促使其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提高感恩教育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 蔺晶霞. 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21(13):11-12.
[2] 崔正.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完善[J]. 考试周刊,2018(22):12.
[3] 宋秀娟. 孝文化影响下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J]. 学园,2015(31):160,封3.
[4] 王伟国.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J]. 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000 (005):P.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