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课程锤炼初中学生意志品质实施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新时代体育课程锤炼初中学生意志品质实施策略的研究
[导读]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章志为  陈春明  肖金兴
        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
        摘要: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已成为新时代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以及发展方向。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也愈发优越。但也正是这种优越,让初中学生出现了心理素质低下、意志品质薄弱等问题,一丁点的挫折,都会让他们悲观失望、丧失斗志,其身心都难以保证健康成长,更不必说成为社会栋梁。基于此,文本立足于新时代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锤炼初中学生意志品质为出发点,通过“体育教学”与“意志品质”的关系分析,提出对初中学生锤炼意志的实施策略,以期推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初中体育课程具备新时代属性。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课程;锤炼意志;初中体育;实施策略
        21世纪初期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授课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学没能凸显体育‘育人’功能”这点较为突出。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兴趣与爱好,更是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让其意志品质得到锤炼,从而彰显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核心。基于此情况,构成了本论文的撰写起源,希望为初中体育课程提供实施策略,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1.  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意志品质的关系分析
        体育教学就是有组织、有活动、有策略,以运动项目为载体,通过体育锻炼为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过程。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使用的科学方式对人的身体及内心进行塑造的过程,是学生知识、技能、理想、意志等升华的过程。而下文着重从“锤炼意志”的发展方向叙述分析“体育教学”与“学生意志品质”的关系。
1.1体育教学影响学生意志品质对比调查
         为探究实施锤炼意志体育教学策略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选取本校初二组部分班级的学生,通过“胆商测试”,对“实验教学组”与“对照参考组”及“实验教学组”实验前后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对比,得出相关数据,在运用“数据对比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计算。测试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注: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通过表1可以看出,教学实验之前,学生意志品质的对比,在“实验教学组”与“对照参考组”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在教学实验之后,在进行对比,参与教学实验班级的学生,其意志品质方面的提升非常明显,“对照参考组”学生却并没有怎么提升。以此推论正确、科学的体育教学,能够锤炼学生的意识品质,使其大幅度提升。
1.2访谈归纳,影响机制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实施锤炼意志体育教学策略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为何初中体育教学未能凸显其应有的“育人”功能?体育教学对学生意识品质提升的影响机制如何?继续深入研究,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整理分析后得出:
1.2.1心理学的视角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懵懂与冲动的年纪,这个阶段的孩子,其骨子里就透露着一种“坚强”,但这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与面子,在内心产生的渴望,换句话说,学生的这种坚强是特意显示出来的。如,在同伴前,故意做出冒险举动。但这种“坚强”,是盲目的、虚荣的,并非真正的坚强,在遇到真正的问题时,连同学生的自信,会瞬间垮掉。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合理的教育体系、良好的氛围环境,以此引导、渗透,逐渐培养。
1.2.2融合渗透体育传统文化影响初中生意志品质
        渗透体育文化提升意志品质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在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其中,“射、御”,就是体育教育内容,与“礼”结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性格、态度等方面的训练,这也显露着“知行合一”的雏形。体育传统文化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运用,在教学理念上、课程内容上,实施方法上进行融合与渗透,为中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能够提供很好的助力。
1.2.3积极参与锤炼意志
        学生只有切身参与体育锻炼过程,并且不断向更高的难度发起挑战,意志品质才能够得到锤炼,在不断锤炼之中才能够提升。纵然如此,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客观事实,学生身体、心理上的差异。如男子百米赛跑一般,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跑进12秒,也不是所有学生的能力只有12秒。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身体与心理上的情况,依照学生能力,设置挑战内容、困难阻碍,力求在学生的“发展区”有所突破,学生才能看到冲破的曙光,进而以更加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挑战。
1.3体育教学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原因分析
        在新时代视域下,通过体育教学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其关键点就是对初中生意志品质缺乏的表征进行总结,以此找出缺乏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保证初中体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课堂表现,归纳出可能造成学生意志品质缺失的原因及表现特征如表2所示。
        通过表3的数据统计,可以归纳当前体育教学造成初中意志品质表现差的原因为:
1.3.1错误的自我认知
        在调查显示中(序号7),约占五成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感觉,总是认为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好,进而表现为参与性不高,并且针对一些体育运动也很容易放弃。
1.3.2对运动项目危险性的惧怕
        常理来说,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应该如同初生牛犊般,但实际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还是有些惧怕、胆怯。另,调查结果追踪(序号7)选择“从不”的学生还不到两成。虽然在体育教师的眼中,这些体育运动并不具备危险性,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课堂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胆怯,就来源如此。
1.3.3运动项目本身的难度较高或动作复杂
        自信心是意志品质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能让学生鼓起勇气去“做”,更能让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继续去“做”。但通过数据(序号1、4)的结合分析可以看出,运动项目本身就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学生面对一两次失败后,也就失去了自信心。
1.4.4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较差
        分析数据(序号5、6、8),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当前体育教学不仅乏味、单一,还缺乏较好的氛围营造与合理的负荷运动,这也是学生意志品质表现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2.锤炼初中生意识品质的实施策略
2.1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心理动机
        人们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一切的其行为、语言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因素条件影响与支配下进行的,而这种因素就是动机,它既有内在的心理主动,又有外在的引导参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时,首要前提就是关注学生心理动机是否正确、学科,在给予学生积极的外在引导,让“外在”引导“内在”的转变,进而让学生偏差的、不正确的、有意识的内在心理动机得到正确的树立,为他们意志品质的锤炼与提升奠定基础。
2.1.1教师详实解释,学生心理接受运动
        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这项体育运动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从心理接受,进而产生正确的心理动机。如,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教师可以简述引体向上的发展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锻炼后有着怎样好处、吉尼斯记录是多少等,让学生有充足的了解,从心理接受,端正学习态度,勇敢面对困难、自信接受挑战。
2.1.2学生感受运动困难时,教师传授技巧方法
        当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运动之中的困难,在内心要放弃的时候,向学生灌输:“运动方式不对,没能掌握技巧”的意识,以此在将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犹如掌握了“秘籍”般,又会从新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有所进步,克服心理上的恐惧,进而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心理动机。
2.2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
        心理暗示是一种条件反射,只是它作用于心理,是一种“隐性”的,但却是人们主观意愿下的肯定假设,即便没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在主观上已经先行肯定了,在心理上就会竭力驱使,进而让人们更加积极与主动。初中生在面对一些体育项目时,内心难免会诱发胆怯、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进而在主观上想要放弃与逃避,因此,教师要合理、科学的运用好心理暗示,在结合必要的鼓舞与激励,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进而更加勇敢去面对,使学生意志品质得到有效的锤炼。
2.2.1运用“语言”的心理暗示,
        当学生面对失败,想要放弃,内心产生不了情绪变成面部表情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学生肯定的话语,如“失败不丢人,放弃了才丢人,没关系!大不了再试一次。”等,这些既是鼓励,又是学生能够成功的暗示,以此积极引导,能够让他们建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进而促进良好意志品质形成。
2.2.2运用“行为”的心理暗示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训练效果不理想的时候,传递“不能放弃”的信号;在成功的时刻,运用“行为”激励学生树立永不放弃的信念。在学生行为的相互暗示之中,全班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得到了响应的增强。
2.3彰显体育教师的育人职能
        教师是体育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参与的直接人,教师的一切言与行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彰显体育教师的育人职能。
2.3.1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其精神面貌也要永远的斗志昂扬,从而感染学生在体育运动之中具有更加勇敢、积极、乐观的运动态度,从容面对困难、挑战与失败,使其意志品质得到相应的促进。
2.3.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预期,能够得到相应的结果。教师不能否认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可以用差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但绝不能以差异的预期去对待学生,教学中同样信任、认可相信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教师长期的、无时无刻的肯定与鼓励,学生的信念也就会逐渐增加,其意志品质自然也就得到了促进与提升。
2.4创设良好运动的课堂环境。
        观察学生课堂与课下的表现,他们能够在足球场、篮球场疯跑几个小时都不会累,但体育课堂断断续续的40分钟运动就会让学生喊累,原因何在?就是体育课堂缺乏学生运动所必要的环境。但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启示,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与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
        在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创生良好的游戏情境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在面对运动中的困难时,游戏情境的引导,也会让他们积极克服。因为此时学生的关注点不再是体育运动的本身,而是积极体验游戏情境中的趣味性,最后学生意志品质得到促进。
【参考文献】
        [1] 王玲美. 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实的奋斗基础——略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J]. 新课程·中旬, 2017, 000(005):231.
        [2] 郝新峰. 也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2):00240-00240.
        [3]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策略[J]. 求知导刊, 2020(32).
        [4] 中学生意志品质特征及体育教育干预策略探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
        [5] 吴小静. 新时代下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与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