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刘爱妙
[导读] 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
        刘爱妙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尤其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够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个人素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提升,促使学生良好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提高
引言
        语言文字的应用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仅体现在课本内容中的字词与语法上,更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活的”知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激发语言文字运用潜力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现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推进新课改与语文课堂的深度契合。当前,加强研究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运用方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语言能力的必要性
        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开始对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给予越来越强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变“重文轻语”为致力语言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思维与实践转变状态下,怎样进一步突破原有的语文教学路径藩篱,彻底地改变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输入被动化、表达同质化,以及阅读任务受到轻视等问题,这些均由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给出答案。通过观察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能够注意到:在核心素养各项能力中,满足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合理地介入学生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全程。
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低年级的学生经常出现语言组织缺乏条理的情况。这种缺乏逻辑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目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难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缓慢。
        (二)未能实施正确的语言训练方法
        语言训练是培育学生语言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合理地规划并展开语言训练,以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以逐渐提升。但现阶段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严重,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但却以没有实施适合的、合理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仅以课内训练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导致学生语言训练不佳,相应的语言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背诵,强化学生语言能力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还需要对其进行正确表达,并在日常学习,交流,沟通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教师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其教学活动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般而言,学生在表达相同内容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基于此,在学生之间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沟通结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时,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听。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能够确保学生获取更为精确的知识与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对其听到的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整理,将其有效内化。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看。学生通过仔细“看”能够确保自身在表达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素材。

在看课本,电影和电视时有效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然后在自身表达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实现表达技巧的有效掌握。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多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能够有效强化自身记忆力,确保学生对相关内容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语感的有效提升。
        (二)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中包括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培养语言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在丰富的实践中,对学生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基本应用方法,从而形成个体语言感受,处于特定情境中准确表达语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具有展示自身语言的机会。比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过程中,文章讲述李大钊在1927年4月28日被捕的情况,自文章内容上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发展呈曲线状态,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比如,学生扮演军阀及李大钊、阎振三、作者、作者母亲,通过生动的表演方式,让学生根据人物特点进行对话,掌握文中人物可能表达的语言,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据剧情主线自由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后,让学生写一段关于自身难忘的回忆,从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三)大量阅读和朗读,优化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和朗读,同样能够优化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一方面是因为组织学生大量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词汇;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进行大量朗读,能够强化学生语言训练。当然,为了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阅读和朗读中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贴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读物,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文章阅读和朗读中来,使之进行语言训练和文章思考,逐渐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语言教学
        生活语言非常丰富和广泛,教师要将生活语言与课本教学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契合学生的理解思维。例如,“灿烂”这个形容词,课本上的描述为“今天的阳光非常灿烂”,这句话与学生的理解思维有着很远的距离,因为这句话的表达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他们想象不出来灿烂是什么样子,但如果将这句话以生活语言来表达的话,就能够将句子的意思与学生理解思维的距离拉近,即“今天的太阳好刺眼”,这并不是把“灿烂”一词换成“刺眼”,而是学生对“刺眼”一词既不会陌生,也不会很抽象,这是他们在生活中看见太阳时的身体感受,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去理解新的语言“灿烂”一词,不仅能够丰富自身语言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深入地去理解语言中的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有其特殊性,应当对核心素养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并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做好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阅读、输入、表达等侧重点,对已经具备的和可能拥有的各种学习资源加以利用,努力使学生处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之中,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活动,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利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J].清风,2020(24):56.
[2]王爽.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31-132.
[3]陈宝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8):58.
[4]何朝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的培养探析[J].贵州教育,2020(14):44-45.
[5]妥维华.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