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李娟
[导读] 小学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起步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的好奇阶段,

        李娟
        绵阳市安州区泸州老窖永盛小学    622651
        摘要:小学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起步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的好奇阶段,要有效学习其他课程知识,首先要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的提升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使其能 在不断增强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让阅读更加常态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有效策略
        引言: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界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多的关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地改进,让小学生能通过相应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探究。
        一、当前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相应的应试教育下,教师通常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小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从而忽视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教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1]。另外,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而在小学阶段的课本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教师单纯地将重点聚集在课本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小学生阅读面狭窄等情况,不利于其提高阅读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有一定的变化,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搬,因此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多的改变,加强引导性教学,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关键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避免将教学内容集中在课本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般收到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不能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单一的课堂模式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二、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通常是教师按照课本内容展开讲解,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不能对自己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及时提问,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极为有限,教师不能有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小学生高效的学习[2]。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做出一定的改进,及时调整课堂模式,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更多的设计,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展开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春夏秋冬》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即能流利且正确地对课文中的短句和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区分并了解,让小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强烈的兴趣,并能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护自然环境。因此,要让小学生能对本课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更多的图片或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展开对课文的有效阅读。


        (二)增强阅读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这种单一的课堂模式容易让学生对阅读越来越麻木,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小学生的自控力不强,面对大量的文字信息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不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学习中[2]。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能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带领,通过合适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增强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端午粽》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向学生提问,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对本课中的几个生字有所认识,能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小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粽子的图片并展开提问,如“这是什么?一般我们什么时候吃它?”或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如“阅读第一自然段,充分感受‘总会’和‘盼着’这两个词语,对其体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感受,并交流一下感受到了什么?”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课文含义产生更多的思考。
        (三)促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不能产生足够的思考习惯,在教师长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只能在课堂学习中被动的接收学习内容,其思维能力受到严重的禁锢,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得有效发展。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引导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找出文中的亮点描写,使其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并能对作者的情感有更多的感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四个太阳》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对文中的生字进行有效认识并展开读写练习,让学生能用“有……有……还有……”进行造句,对第二、四自然段进行重点阅读,进而体会小作者画的太阳的愿望,让学生在课堂支出对课文题目进行有效思考,即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四个太阳?促进小学生展开独立思考。结合“太阳”的读音设计问题,如“太阳的‘阳’读二声,其还能组什么词?”也可以结合太阳本身展开提问,如“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知道关于太阳的多少知识?”让小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阅读,让阅读活动更有目的性,提高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及时摒弃传统教学中较为落后的部分,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案中加设更多的趣味性内容,让小学生在课堂之初就能集中其注意力,进而开展有效阅读,对相关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另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教师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读物,丰富小学生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金实梅.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77.
 
[2]王文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07:112+114.
 
[3]王克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3.
 
[4]李江陵.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J].亚太教育,2019,0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