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主旋律引领幼儿园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梁莉沙
[导读] 当前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日新月异,虽然在整体的价值导向上的,

        梁莉沙
        藁城区廉州镇北马幼儿园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摘要:当前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日新月异,虽然在整体的价值导向上的,鲜少出现不合宜的对立价值体系。但是,在细化的个体价值意识、文化意识、导向意识等显然存在着明确的独特差异。因此,在多变、多元的价值思潮下,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就需要以科学发展主旋律为导向,确保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让幼儿在充满“红色基因”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蓬勃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主旋律;幼儿园;文化建设
前言: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工程,也是可以实质影响幼儿成长、发展的系统工程。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幼儿园文化软环境建设的根本方向,以形成主题鲜明的文化氛围为目标,让幼儿在正向文化环境中,接受有益教育指导。但是,幼儿园文化建设并不只与幼儿教师和幼儿相关,还与客观的园区环境、社会整体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主旋律为引领,切实探析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逐步完善。
一、打造幼儿园的独特文化环境
(一)创设蕴含科学元素的生活环境
        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幼儿园都可以通过创设一些蕴含科学元素的生活环境,实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无形熏陶,让幼儿自主通过客观环境接触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1]。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设立专门的风向标观测仪,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幼儿通过风向标观测仪进行直观、形象的风向感知,将原本抽象的个体感受转变为具象理论。并且,幼儿以“游戏化”、“体验化”的心态使用风向标观测仪,不但可以掌握基本的风向知识,训练自身的生活观察力。还可以使风向标观测仪作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具象标志,潜移默化的加强幼儿科学素养。
(二)建设专门的科学探索厅、探索角
        幼儿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幼儿园文化建设,也可以在单一增设科学仪器的基础上,直接创建科学区角,抑或是创建专门的科学探索厅。通过建设一个具有完整性的具象科学空间,让幼儿在科学元素包围下,自主感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系统训练幼儿大脑[2]。例如,幼儿教师选择适宜的园区公共教室打造科学探索厅。而后在此添置相应的科学材料、科学玩具、科学绘本。让幼儿选择自身感兴趣的素材对应研究,教师只需在幼儿注意力被吸引之后,顺着幼儿提问的“是什么?”、“为什么?”对应为幼儿点拨一二,即可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享受学习科学知识的成就感与自豪感,锻炼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建设寓教于乐的科学游戏区
        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幼儿教师为了能有效体现科学发展主旋律的建设指引,需要在建设幼儿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以帮助幼儿构建良性的思维意识为目标,创建富含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科学主题游戏区,以此使幼儿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3]。例如,幼儿教师利用园区沙地环境,设计可以在沙地区域展开的科普闯关游戏,融合细致科学元素,让幼儿在“玩众学、学中玩”。以幼儿教师设计“小小勇士大闯关”游戏为例,幼儿教师在幼儿玩乐的时候,通过举起彩色解释图卡,引导幼儿闯关遇到困难,快速结合自身具体困难情境高效掌握滑轮原理、水的流动原理等。
二、丰富幼儿园的特色文化涵养
(一)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开拓幼儿探究视野
        为了可以通过幼儿园文化建设,帮助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拓宽科学视野,提高幼儿探索才能。幼儿教师可以在文化环境创建中,通过抽象科学环境打造、心里环境营造等,激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放松心理下,自主感受环境中的科学知识,将其与自身的现实生活进行连接[4]。例如,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一些科学游戏活动,为幼儿营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而后顺着幼儿的实际需求,在游戏中带动幼儿探究科学,大胆的将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实践。
(二)以教研为引领,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
        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质量,需要幼儿园对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以及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因此,首先,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促使幼儿教师、幼儿园在教研小组带领下,不断结合所在幼儿园现存文化建设问题,进行针对性建设革新,明确好适宜的幼儿园文化建设内容。其次,以契合科学发展主旋律要求为宗旨,加强对幼儿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助力幼儿在正向科学活动指导下,不断积累科学知识。最后,强调家校共育理念,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都正确认识家校共育对幼儿长远发展的实际必要,参与、关心幼儿发展过程[5]。例如,通过“家长来访日”活动,让幼儿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科学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科学实践。
三、多元化、多角度的发展幼儿园文化
(一)坚持“以生文本”原则,建设幼儿园文化
        在幼儿园文化建设工程中,幼儿教师必须加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科学教育展开行之有效,幼儿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以合理保障。因此,以科学发展主旋律为指引,以以生为本为指导,幼儿园则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制度设立,以及特定的班级文化建设、走廊文化建设等。学会站在幼儿视角,将平时掌握的幼儿特征信息融入整体文化建设过程,从而使具象的科学内容、建设成果可以对幼儿发挥实质有效的成长启导帮助。例如,幼儿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直接主观干涉幼儿想法,抑或是直接应用其他幼儿教师的建设经验,忽视自身所带班级幼儿的具体特征。而是结合自身对所带幼儿的真实了解,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而找出幼儿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表现,针对这些具体内容,做出相应的班级文化建设铺垫,让幼儿在同步参与感中,有效接收文化熏陶,端正不良行为习惯。
(二)着眼幼儿的全面发展,建设幼儿园文化
        在科学发展主旋律指引下完善幼儿园文化建设,不但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协调发展,还需要着眼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建设适宜所有幼儿的整体文化环境为导向,通过细化德、智、体、美、劳活动,进行幼儿园文化全面建设。只有这样,幼儿才不会在学习科学知识,深化科学感知的过程中产生偏颇。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班级走廊文化建设时,既思考班级每一位幼儿的个体特征,又考量好幼儿整体的全面发展,利用走廊环境建设更加全面的科学内容,便于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这里找到“自我乐趣”。而在实际的科学内容选择上,则是根据幼儿整体都喜欢的短视频形式,确保幼儿借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效理解文化内容。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可以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上,获得科学、合理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同步保证“童心”保护,做到个体发展的协调、自然。在思考方式、探究实践、行为习惯、审美素养等多方面,于共性培育基础上,深化细致的针对平衡。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科学发展主旋律为主要导向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幼儿教师要想科学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先期培养、行为习惯早期培养,都需要通过基本的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的发展环境。而后通过对相关文化环境的文化涵养隐性建设,使幼儿在良性的科学发展环境中,不断深入亲身体验,提升自身探究能力。最终,在以生文本原则指导下,全面发展、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贺文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78-80.
[2]刘洋.“红船精神”凝铸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旋律”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2):75-77.
[3]任静,戴莹.“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与文化的设计——以丽水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1,(04):84-86.
[4]周得华.新疆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探析——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J].新西部,2021,(Z1):128-130.
[5]刘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心”载体的实践研究——基于宿州学院实证调查[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2):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