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娇
安徽省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 231600
摘要: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内容、抽象性、理论性都有所增加,使得许多初中数学学习优异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遭遇了“滑铁卢”,难度的增加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减弱,这和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学方法、数学学习的差异都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指导部分进行分析,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升高”数学衔接问题;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引言
数学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高中数学难度的加大使得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数学学习的节奏成绩不升反降。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到学生这一学习情况,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状况和适用高中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做好“初升高”的数学衔接。
1“初升高”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高中数学中对于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这需要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前对于数学基本技能和知识有非常扎实的掌握,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这就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造成了障碍。同时,也会由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版本的不同导致学生学习的数学衔接问题。例如,初中教材使用的沪科版的因式分解中没有讲解“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高中数学使用的人教版中这两种方法又出现比较多,这样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做题时感觉比较困难。
1.2学生的主体——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具有很强的学习力,可以很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进而有所疏忽,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没有掌握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和基础知识,进而阻碍了随后的数学学习。这样的心理还会使得学生对于所学习的高中数学知识没有深入地了解,一知半解的学习使得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数学问题逐渐增多,就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成为数学学困生。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高中学习中更需要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但部分学生还是采用初中学习的方法,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上只是照抄下教师讲课的笔记,并没有真正消化理解,长此以往,课上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下,低效地上课进而导致对课堂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对基础知识的忽视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强调的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认为听过老师的讲解就是掌握了这些知识,并没有认真细致地加以巩固复习,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使得在随后数学能力的提升部分出现问题,学习成绩倒退。
1.3教师的教法方面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和知识水平的积累,过于强调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对于学生应该达到的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没有细致讲解分析,造成学生对于高中数学望而生畏,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初升高”数学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教学中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中对于教师教学的必然要求,这符合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状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
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理想这一内在的驱动力使得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兴趣需求,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再次,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高中数学极大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更好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2加强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指导
许多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机械的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得学习事倍功半。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在明确高中数学学科特点之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数学学科的各项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积累量、学习能力和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并督促学生按照计划内容严格执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目标。其次,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在学习各个阶段的学习动作,指导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在预习中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内容,参与互动讨论,跟上教学节奏,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可以的情况下及时提问,若是课堂不能解决先做好标记,便于课后的探究解决,在课堂上提升学习效率可以解决学习中绝大部分的问题;课后的复习巩固是学生学习最终重要的一环,这是对听课内容的反思总结,在复习巩固中发现自己知识学习中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不堆积、不遗留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3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略。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变传统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模式,在课堂上给到学生自学、讨论探究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将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由初中数学到高中过渡。再者,教师还需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梯度设置,使得学生的学习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逐渐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数学教学的深入浅出。最后,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对于数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在不断的探究验证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之,“初升高”数学衔接需要教师明确学生在高中数学中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根据成因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来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过渡,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德瑜.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J].教育界,2012,(24).62.
[2]蔡茂双.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8).148-149.
作者简介:姓名:袁天娇 性别:女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邮编:231600 单位:安徽省合肥新城高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