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尹燕浩
[导读]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尹燕浩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小学   271612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必备的能力与素养,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找到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逐步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之下,对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变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将通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趣味性;开放性;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发散性、抽象性及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将培养具有一定数学思维学生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另外,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也有帮助,并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符合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2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习惯的讲课方式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同学们,这会导致同学们厌倦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会大幅度降低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缺点在当今教育时代下会被无限放大,孩子和家长都会难以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其次,还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应用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会让同学们打好基础,但是却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们的潜能,根据科学数据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都很强,因此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重视对同学们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学习,小学生的年龄还都比较小,不懂得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开创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中,他们会非常开心,以一种非常愉悦的态度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这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是也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接受了知识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水平,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总体的学习成绩。
3 小学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措施
        3.1 提高情境创造的主动性。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培养出特定的情感,情感产生于情境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更为直观的形象,营造浓烈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使学生触“境”生情,使学生获得积极强烈的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性,营造有效的学习情境。
        3.2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有效地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充分对数学课堂的阅读的材料进行创新和设计,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且有效地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对数学课堂的学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同时,还要积极地鼓动学生课堂参与。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感,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材料,进而给学生传递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问题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当中,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习,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举一些关于在超市购物的例子,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计算,有效地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运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3 改进教学模式
        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气氛,并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进而打造学生和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缺乏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因此,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缓解学生的压力,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3.4 鼓励猜想,关联促进
        迁移推理除了观察、比较、理解等阶段性思维活动,还要有记忆的帮助。人类的记忆通常通过联结来提取,即通过一个信息追溯存储在长时记忆里的另一个信息,人的大脑具有联结记忆这一强大功能。在充分理解信息之后,大脑的联结记忆功能就被打开了,大脑开始检测信息之间的相似性。如果现有信息与已有信息之间有相似性,迁移、类比便开始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发学生的正迁移外,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合理猜想。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提醒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想分数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激励学生尝试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迁移。而后在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时,这种经验将再次引发联结并提出猜想,进人推理能力的良性循环发展。
        3.5 利用多媒体进行举例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角的概念以及种类,告诉同学们什么是锐角、直角和钝角,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些与角有关的例子在课上为同学们讲解。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教师可以搜索足球门、房屋的屋脊等图片,告诉同学们门柱与地面相交后所形成的角是直角;房屋的屋脊是锐角,这样通过把教材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为直观,同学们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同样可以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同学们举例子,这样会激发同学们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发掘生活中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教师可以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同学们不懂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之下,数学教师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公红燕.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J].中华少年,2018(24):7.
[2] 鲁怀彦.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和开放性[J].中华少年,2017(31):138-139.
[3] 李亚杰.小学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J].中华少年,2017(16):164-165.
[4] 樊明元.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J].中华少年,2017(13):166.
[5] 夏旭芳.小学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J].新课程(小学),2016(01):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