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笑蕾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艺术,非凡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如何将德育渗透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亟待尝试和探索的问题。
一、德育的概述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就是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社会的要求,系统地、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并通过学生积极学习、体验与落实,使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行为,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行为。学校德育教育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是否能培养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德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和家庭几乎都是重才智而轻德育,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任重而道远。在2014年修订的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如何实施德育,还提到“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中职的学生,多数在16岁至18岁,正处于人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的萌芽期,也是是否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关键时期。中职的学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就业早对社会认识也相对较早。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到的到的水平,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方法,它对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和心里健康、文化素养、高尚道德的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其德育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提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十分重要。
三、中职学校音乐课德育教育现状
音乐教学在中职教学体系中越来越不受重视。目前,中职的教学课程安排中,音乐课越来越少。由于受到职教高考、技能大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课、实操课以及语数外的教学上。音乐课的教学可有可无,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正是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导致中职学生也对音乐课不重视,学生认为专业能力更重要,因此,对道德意识价值有所忽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校对音乐课程的不重视以及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不足,音乐教师在备课中也出现对教材德育功能的挖掘不深,音乐课的德育渗透不彻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少,有些学生把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课的学习目的,从而弱化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四、中职的音乐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渗透水平
(一)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爱国的歌曲是爱国者的作品。通过学习、学唱不同的爱国主义歌曲,学生能从不同风格的爱国歌曲中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注重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学唱爱国主义歌曲,首先要了解产生的时代背景,歌曲创作时的故事,以及歌曲所歌颂的爱国主义理想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以及曲调的意义,从而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启发学生对曲作者、词作者,以及爱国歌曲所歌颂的人们的敬仰,从而实现在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二)通过合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合唱作为一种声乐教学,是集声音、力度、速度、气息、情感等达到高度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唤起学生的成就感。合唱能够对学生进行团结、和谐、凝聚、统一的集体主义教育,合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奏乐之间要进行协调配合,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首作品。合唱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唱好前提下还要与同学进行配合,即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能力,始终贯穿着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合唱需要进行反复的集体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音乐之美,欣赏音乐之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课前一首歌、升旗仪式等活动唱响校园
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学生们面对五星红旗,以响亮的声音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时,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们立志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组织学校的合唱团、业余乐队、广播站等将校园音乐活动作为音乐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创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四)教会学生欣赏不同题材的音乐
优化音乐教材的内容,在音乐领域中应尽可能多的去歌颂我们国家和劳动人民,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注重坚持生活性,艺术性和内涵性相结合原则,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选取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国外的音乐、古代的音乐、民族音乐。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分发挥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挖掘并发现音乐中隐含的德育思想,激发学生们的共鸣。通过不同题材的音乐鉴赏,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的不可替代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但提高了鉴赏能力更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素养。
(五)通过学生们喜爱听的流行歌曲、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歌手许嵩创作的歌曲深受广大中职学生喜爱,创作的歌曲中充满了中国风。《河山大好》是许嵩的歌曲之一,也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家国大好河山,不必崇洋媚外;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峨眉山庐山黄山嵩山;抓紧周末带爸爸妈妈出去转一转,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南京杭州,睹一睹古都的风采......”歌词中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流露出满满的爱国情怀。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争取的价值观,真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六)提高音乐教师的德育素养
音乐老师在中职学校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们的存在对于传授美育和德育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思想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有参照作用,从而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提高音乐课的德育渗透,首先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音乐教师既要热爱教育事业,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终上所述,中职的音乐教师应强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将德育和美育进行有效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值得我们每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