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蔡永数
[导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蔡永数
        龙港市第七小学   325802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努力提高对于知识的正确理解,将自身塑造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部分小学德育教师,始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参与小学德育教育经验,在查阅大量文化传承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此文,在文章中详细的描述了核心素养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会影响,提出全新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核心素养;文化传承;教学策略

引言:传统文化品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德育学习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而小学德育教师必须认识到国家相关教学方针的重要性,将教学改革活动立于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格局所带来的困扰,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整体质量。
一、弘扬我国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其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都拥有德育内涵,因此,我国也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众多古老故事与文化底蕴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人员所保留下来,形成了我国人民群众独有的智慧力量,推动我国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不断提升[1]。在中国传统美德之中,对于人与自谈、人与长辈、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有着细致的描述,而这是小学生所没有的思想财富。当代小学生大部分是1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难免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这就养成了学生自私、骄傲的特点。只有让学生在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下,才能使其了解仁、义、礼、德、智、信,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世俗道德理念[2]。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涉及到历史问题或经典典故,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该段历史中蕴含的故事,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且生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想法,纠正学生错误思想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在评价教育引导下,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学习认知[3]。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理念
        小学教育活动必须以德育教育为教学核心,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以及道德意识,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够提供基础帮助的学生,保障小学生能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限制与思维限制,道德理念还处于启蒙阶段,虽然对知识学习有着充分的欲望,但是却无法分辨知识的对错,只会尽量模仿身边事物,为此,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之情,并且可以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4]。
(一)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国家对于每一个公民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自古以来就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不论是在面临巨大困难或是自然灾害时,我们的民族总是能爆发出强大的自信心与凝聚力,让我国民族一次又一次地渡过了难关。在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支撑下,我国才能在短短几年内,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为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爱国主义情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小学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地位变为主动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5]。
        例如,某小学在学校庆典活动中,在文艺汇演、运动比赛、海报展览等展示环节中,都适当的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校园活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获得爱国引导教育。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开展文艺汇演活动时,学校教师可以将文艺汇演的核心主题定为“我和我的国家”,引导学生表达出自身对于爱国主义理念的想法,促使学生展现出自身的爱国情操;在运动比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军人比赛内容,使得学生通实践比赛了解保卫国家的艰难,促使学生珍惜当下生活;在海报展览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我国未来发展的样貌,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爱国主义理解。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差异,就是不可通过强制背诵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操,只有为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时,学生才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投入到情感体会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以此来达到理想德育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德育教育最终的体现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美德,使得学生个人行为举止与思想理念能够彰显出道德风范,从而变成一个正直且善良的人。若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对其的引导。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日常接触过程中,需要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世界,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相关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就是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学生的个人习惯[6]。
        例如,学生在学校与他人接触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学生产生纠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对事情的原委进行还原,寻找出主体责任方,避免使用“各打三十大板”的方法,让事情的原委更加混乱。教师需要根据更多信息内容,帮助受到欺凌同学找回公道,提高自身在班级的威望,使得自身制定的规则受到学生的拥护,只有就这样学生才能听从教师的意见,对自身的行为加以改正。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小学教育逐渐进深水区,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日益深远,为了能够保障小学生可以体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与正确的三观品质,小学德育就是必须通过传承文化品德与内涵,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小学生德育核心素养,使得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按照教师的评价意见就行修正,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桑吉尖措. 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藏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认识[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04(09):276-276.
[2] 张海珊. 融入文化资源,提升核心素养--基于学校\"健雅\"文化探索智慧育人[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9, 000(001):P.127-128.
[3] 谢萌. 立足本色课堂,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群读类学视域下的《相声之魅》的个案教学思考[J]. 知识经济, 2019, 000(010):147-148.
[4] 赵英来. 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00(002):29-30,35.
[5] 张毅, 郭家梁. 以议题式教学为路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20(7):50-51.
[6] 罗安波. 素养视域下拓展性课程建设探析——以乡土文化课程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 000(009):P.40-43.
蔡永数 ,1980,男,汉,浙江省龙港市,本科,二级,班主任,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小学语文,325802 ,龙港市第七小学,13587951180,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七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