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华
原平西镇乡联校后沙城小学 山西忻州 034100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时期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要重点注意的一项教学目标,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渗入,也能为其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对此,便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深入钻研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体验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研究表明,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应当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成长的助力,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只强调核心素养则可能会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需要的非核心素养,但这个非核心素养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又有可能是必须的,或者说是适切的。为避免陷入培养核心素养而忽视非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这个方面着手。
(一)精准排查摸底,先备学生后备课
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都是用心备课,以做好教学设计为教学的重心,而忽视对学生基础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排查摸底。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从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自主性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备课,以便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施教,取长补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培养数学意识,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也是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最有效的方式。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阐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密切相连,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题,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譬如教师选择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培养良好数学思维、方法和习惯,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能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算法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怎样能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形成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好的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具体体现,问题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研讨交流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辩”中寻求最佳方案,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沖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得到强化,在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做完题后,组织他们进行反思,既是对成功的回味、对同伴的欣赏与吸纳和对方法的举一反三,又是对偏误的修正、对自我的完善与丰富和思路的拓展提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咀嚼与回味”中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联想,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五)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离不开教学情境的支持,通过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更为奇妙的学习体验,从而能够在感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之后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以便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便可以结合于教学内容设计情境,例如,在学习到“加法交换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讲解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从而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在森林举办的一场数学计算比赛当中,小猫最终获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观察小猫的计算题表:24+12=? 12+24= ?44+56=? 56+44=?。在观察过小猫的题目后,学生便会展开深入的分析,试析为什么小猫的计算速度以及准确率是最高的,而学生便能够在此过程当中发现解题的规律,对于数学知识也会产生更多想要探究的欲望。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情境的疑问性,以便能够运用极具疑问性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获取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如果缺乏足够自觉的话,数学固有的特性可能在各个方面导致消极的后果,包括研究思想、学术态度乃至人生哲学等[4]。所以数学核心素养的积淀,不是“对”和“错”的取舍,而是可能会出现“好”与“坏”的利弊。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标和罗盘,视野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未来,所以教学不要拘泥于课本,要有整体全局观,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使学科课程内容互相转化,让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融化剂,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阶段获得良好的教育,能适应未来社会,能乐观地面对学习和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1]康世刚,宋乃庆,论数学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通报,2015.(3):8-12
[2]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40.
[3]秦国清.数学思维:数学核心素养生成之根[J].中学数学,2018(21):21-23.
[4]刘世芳.让数学思想成为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