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数字化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查建敏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大
        查建敏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大,运用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创新高校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具有时代背景的创新路径。数字音乐是结合信息化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音乐形式,在数字化音乐软件中将模拟音乐转换成数字的格式,在网络、硬盘中存储、运行及传播。相比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数字化音乐教学方式能为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实施路径,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能力,助推美育教育的发展。本文就高校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数字化路径展开探析,对运用数字化音乐技术提升及优化高校学生音乐素养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  音乐素养  数字化
前言:
        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在教学的形式上也要现在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方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数字化音乐技术的研究不仅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创新,也是丰富和完善音乐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数字化音乐是结合信息化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音乐形式,将其运用在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与优化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的对音乐知识展开学习。数字音乐的发展,已经在音乐传播方式上逐渐取代了模拟音乐传播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从发展的趋势上来看,数字音乐在音乐传播上将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1]。
1数字音乐特点
1.1技术性
        数字音乐是现代社会对音乐创作与技术的一种集中体现,使用数字化音乐技术对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提升和优化,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数字设备和一定的操作技术作为支持。数字音乐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能够将模拟音乐转化成数字的格式,将其储存在计算机中;数字音乐与模拟音乐进行对比,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同时也模拟音乐的音乐形式有着鲜明的差别,在音乐传播方式及音乐构建模式的发展中,形成具有当代风格的技术模式。高校学生在音乐素养在提升与培养上,首先需要对操作数字音乐的能力进行培养,利用数字的形式将音乐体现出来,运用数字音乐的技术,完成对音乐的创作。
1.2即时性
        数字音乐主要依靠音响设备对音乐进行呈现,音响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字音乐的呈现效果,同时也决定着音乐创作水平的高低。数字音乐在对音乐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到数字技术中的录入、设置、调试,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音乐通过音响设备具有较强的即时性。而这种即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很多的灵感都是在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借助数字化音乐技术,能够在计算机中使用键盘将音乐的音符、旋律输入进去,通过数字音乐操作软件,能够对音律进行试听,便于作者随时对音乐进行修改,从整体上提高了音乐的创作效率。(2)使用数字化音乐技术创作音乐时,能够将视觉信息转化成听觉信息,将音乐形象以声音的方式进行传播,即时的听到和感受到音乐的效果。(3)在对音乐进行创作时,利用数字技术,将旋律中的音量、混响等即时因素进行调整,便于对不同参数下的音频属性进行二度创作,最终形成高质量的音乐。
1.3准确性
        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不同的乐器,这些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需要由专业的人进行操作。在传统的模拟音乐中,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实际的操作人员力度、技术有关,同一种乐器换由不同的人进行操作,所呈现出来的声音都是不稳定的。而采用数字化音乐技术进行音乐创作之后,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将不同乐器的声音设置到系统中,进行创作时,能够较好的保障乐器声音调试的准确度。
1.4拓展性
        数字音乐与模拟音乐相同,都包括了音色和音区等元素。在音乐的创作中,音色与音区的不同组合形式,会对音乐整体造成不同的影响;另外某些音色与音区是不能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呈现的,这就给模拟音乐创作带来的一定阻碍性。

运用数字音乐技术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对音色与音区进行拓展,通过对某种音色参数的调整,形成多种符合创作需求且具有不同特色的音区。从数字音乐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对音乐创作能够注入了更多的音乐色彩元素,使很多不能人为呈现的音色与音区都能及时表现出来。
1.5便捷性
        数字音乐主要是依靠数字技术将音律转换为数字格式的数据,而后对音乐展开一系列的创作与编辑。将数字音乐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相融合之后,能够提高音乐编辑的可操作性与音乐传播的便捷性。随着数字音乐软件开发的不断深入,较多热爱音乐但又不具备音乐基础知识人群,也能够通过数字音乐的方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与模拟音乐的创造方式相比,数字音乐在创作时只需要计算机与设备软件的支持,就可以完成整个创作过程,提高了创作的效率和可参与性。
2高校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数字化路径
2.1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
        数字音乐能够将音乐的旋律、音符、音区等进行单独的呈现,这是在模拟音乐教学中无法达到的。首先在数字音乐中,利用音乐编辑软件,能够将一首音乐的乐谱直接呈现出来,高校学生在对音乐进行学习时,可以直观的对乐谱中的音符设置、音色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降低了音乐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提升了高校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其次是在数字音乐技术上,合理的使用音乐编辑软件,能够让高校学生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即使是在音乐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数字音乐编辑软件进行直观的音符填充,在音乐听觉中形成音乐创作的感受,从而掌握音乐创作的方式。再通过数字音乐技术,对喜欢的音乐进行创编,对音乐中的元素进行剖析,对音乐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层次理解。因此,合理的使用数字化音乐技术,能够较好的提升大学生音乐解读能力,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好的去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2.2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
        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校园文化活动,音乐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对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当前数字音乐技术以及有所运用,只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能够体现出了一定的数字音乐便捷性。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利用广播播放音乐,就是最为基础的数字音乐运用场景,将音乐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与硬盘中,对需要音乐能够及时的进行选择和播放。数字音乐发展到现阶段,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利用数字音乐的形式,对文化活动不同的主体创作出契合的音乐。如利用数字化技术,结合文化活动的主体,现场对所出现的音乐元素进行收集,然后利用软件形成特定环境所需要的音乐进行场景描述,最终通过音响设备进行播放,完成了整个校园文化活动的音乐创作过程。
2.3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建构能力
        音乐的创造是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素养的,由于高校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完善,在对音乐的创造的过程中,会遇到音乐理论及音乐技巧上的问题,从而导致音乐的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运用数字音乐技术能够较好的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建构能力,从而提升音乐素养。数字音乐技术通过与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使得很多的音乐在创造上变得更加直观化。在模拟音乐创造上,首先就需要谱曲,然后进行填词,最终经过反复的调整修改,形成一首完整的音乐,对高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使用数字音乐技术可以省去很多模拟音乐的复杂步骤,依托数字音乐技术中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在规定和声走向下自动生成音乐伴奏,按照既定和声走向形成的音乐风格进行填充歌词,最终在数字音乐软件中进行录制并合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建构能力[2]。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数字化路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字音乐技术在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与优化的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增强对数字音乐技术的研究,采用有效的方式运用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创新音乐教育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音乐教育发展的途径和举措。
参考文献:
[1]王萍. 巧用数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J]. 艺术评鉴, 2019, 000(002):P.87-89.
[2]张丽霞. 谈音乐的精彩源自于数字化信息的高效介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