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思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张斌
[导读]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顺应企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及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张斌
        山东肥矿技师学院  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
        摘要: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顺应企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及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注意把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把服务学生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和社会接轨的“主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就业。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音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思索
引言
        声乐是中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中职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声乐教学。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中职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工作者应从时代发展视角出发,立足学生就业发展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中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音乐教学思路
        关注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学校首先要关注和聚焦于整个劳动力市场对音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学校可以按照行业来划分,也可以按照岗位类型来划分。譬如,幼儿园音乐教师和中学音乐教师这两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都是音乐教师,但是两者在音乐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应用学、个人音乐素养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折射到中职教育课程设计和中职教育人才诉求上,就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倾向,这些都可以成为学校在设计课程时所需要考虑的要素和融入的元素。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还要充分立足并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所催生出来的新就业需求。如“网络主播”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职业,它能够让就业者打破地域限制而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网友们进行互动,假如学生在未来有志于朝网络主播的方向发展,那么还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等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或者以兴趣小组等方式来给学生提供更多基于就业能力和就业兴趣方面的培训。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2.1达成协同合作目的
        实行团队教学,既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主题教学设计重在围绕主题进行互动,能够协调、凝聚教学团队成员的集体力量,实现优势互补。
        2.2广播站与校园网络
        广播站是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阵地之一,教师可制定计划、规定曲目,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适合学生欣赏的优秀歌曲或者经典乐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浅显易懂的中外著名歌曲、器乐演奏曲等,结合音乐介绍相关音乐家的生平和音乐的创作背景等,逐渐用音乐来熏陶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网络是当代人最喜爱的信息交流工具,中职学校也应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站并逐渐使其更加完善。在校园网站中可设立音乐论坛,为学生和教师推荐优质的音乐,如每周一歌、每周一曲、音乐家、音乐格言、音乐小故事等。网站应该给学生提供讨论音乐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讨论里,发表自己对音乐的想法与意见。音乐教师也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喜好,并给学生补充相关的音乐知识,将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串联起来,逐渐系统化和体系化。
        2.3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声乐教学模式
        良好的声乐教学模式能够拓宽思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

声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声乐排练、汇报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声乐技能。教学模式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从而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一致,如具体培养什么人,学校需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体系下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的声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独创性,必须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现代的声乐教学理念、思想,构建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新体系;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时代性、实效性、普及性和适应性,使学生早日标定自我价值,满足社会的需求,与社会真正接轨。
        2.4就业调研分析教学法
        就业调研分析教学法,指的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个行业、某一类职业或者某一地域进行劳动力市场的调研,根据调研的信息来进行教学优化或者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譬如,有的学生对配乐行业很感兴趣,计划毕业后从事与电影配乐、电视剧配乐、广告配乐等影视作品配乐有关的工作,教师可以以“配乐行业”为调研内容。调研的过程其实就是加深学生对行业认知程度的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之前认为配乐师最关键的就是熟悉多种不同的音乐类型,但实际上,影视作品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会涉及配乐师对影视作品的理解,而这会考验配乐师的艺术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还需要协调好导演、编剧等的综合意见。如果是网络上的作品,还会涉及网络热点、年轻人的审美喜好等。如果影视作品是改编自小说,那么还会涉及小说原本的文学艺术色彩、目标受众的音乐喜爱程度等。假如再考虑后期的推广营销,那么配乐师还需要顾及营销热点的曲目选择等。可以发现,配乐师并不局限于熟悉音乐这项技能。除了岗位本身的就业技能要求以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围绕地域进行调研分析。譬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就业环境、人才竞争程度、职业发展空间、对口专业岗位数量、额外技能要求等。这些元素同样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通过就业调研分析教学法,学生可以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个来自真实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反馈,这些反馈不仅可以作为学校优化设计课程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学生就业择业方向的参考。
        2.5创设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增加影响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活力,更是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必然产物。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如果想营造一个独特优美的中职校园文化环境,音乐从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也展示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个性,更是培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所需的必然条件。充分利用学校各种硬件设施为音乐课堂教学增加丰富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环节中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结束语
        总之,创建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一个积极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充分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上的熏陶,从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乃至整体素质,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让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廖雅婷.就业导向下幼儿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0(21):43-44.
[2]杨亚男.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探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3]刘晓娜.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前音乐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0(02):125+128.
[4]王似萍.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9):227.
[5]尹雪芳.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2):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