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仙
云南省迪庆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674400
摘要:移动学习技术不断发展中,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针对中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为中职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学习以及个性化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全面渗透至关重要,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始终围绕中职学生,同时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是中职计算机教师的职责所在。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应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职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其课程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以此培养社会发展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中职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及技巧、提升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对新型教学模式以及相关教学形式的需求较高。作为一种兴起的新型教育模式,探究混合式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已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灌输指导,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仍以灌输指导的方式,要求中职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及安排进行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过分忽视了中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给他们提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机会等。中职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习质量不高,专业水平、学习兴趣、探究积极性的提升因此变得阻力重重。基础教学的效果不佳,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计划的具体执行就会显得异常困难。第二,学生素质偏低,学习趋于应付。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趋于应付,没有信心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容易被贴上“学困”标签,更难实现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中职学生不爱参与形式单一的课堂活动,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知识视野较为狭窄,职业规划也将受到不良影响,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谓难上加难。
3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 混合式教学的前期准备
该环节教师也需要依据三项基本原则,第一,网络资源应设置清晰的目录,方便学生快速定位所需内容;第二,学习资料应图文并茂,设计丰富,具有良好的表现力与吸引力;第三,学习资源应具有服务性与层次性,服务性是要保障教学目的达成,层次性则是要具有引导与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以自身能力掌握。第三步则为学习任务的分配过程。该环节是为后续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分配的学习任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基本学习任务,这类任务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个体为参与而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在“制作我的电子刊物”这一课中,学生就要掌握文本框工具、图片工具等进行混合排版、设置不同对象的“层”等能力,这就是基础型任务。其二,拓展型学习任务。该任务则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学生能力不同,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也要有所差异。仍以上述课程为例,拓展型任务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份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报,而制作的结果就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展现出差距。
3.2 进行合作探究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环节,构建混合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直接引入“团队协作”模块,而后加强系统整合,方便中职学生及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注意相关模块的科学划分,引导中职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能,做好数据录入、信息处理、软件应用等。同时实施启发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自己真正需要的学习材料,拓展信息资源,开阔视野范围。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有了扎实基础,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可以走得越来越顺利。比如,布置制作电子相册的任务,中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混合式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投入情境中思考问题、推理问题。关于如何插入图片、合理排版、调整字体、优化整体结构等也可以一起讨论,深化基础知识的专注度,这样大大提升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弥补了自学环节的诸多不足,不用教师费心引导,最终的教学效果可令更多人满意。
3.3 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首先,相较于其他学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始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备较高的更新换代速度。因此,部分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通过混合式学习,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信息平台,为提供时效性与综合性更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使其跳出教材内容对计算机认知视野的限制,以更先进的角度思考课程内容在时代发展下的演变与发展,提升计算机学习认知水平。其次,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总是有限的。而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案例内容,进而建立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完善知识体系,并为其在生活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混合式学习模式可借助庞大的信息资源储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由于混合式学习模式自身具备的学习主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通过思考、探究、实践,掌握相应的课程内容,并在教师的实时教学跟踪与定向教学指导下,不断提升相应知识的应用水平,达到教师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的。
3.4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法也是现代化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通常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针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展开自由探讨,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学生可以在分组讨论中取长补短,对于自身不擅长的知识点可以同擅长该知识点的学生进行学习请教,而对于自身擅长的知识点,可以对不擅长该知识点的学生进行帮助辅导,这可以达到全部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进而提升了群体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比配组,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相应匹配给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这样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一种督促,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是一种提升,并且讨论的过程也是促进课堂互动和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有效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原则,通过前期准备、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活动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流程,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学习环境与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能力,这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安心.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9):285.
[2]刘克荣.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258.
[3]朱振荻,李红波.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5):208-210+230.
[4]孙晓燕.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9.
[5]袁士洋.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