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昌 尹文凤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 262605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技能教学缺乏系统性、产品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如何有效的组织技能教学,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致力于中职学校校本技能等级认证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尝试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技能标准的递进化、考核方式的通关化,以大考官制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评价,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能等级认证 模块化教学 技能标准递进化 大考官制和第三方评价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方面大胆探索,借鉴“1+x”技能等级认证思路,在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与实践校内专业技能考试的“技能等级认证方案”。
一、实施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职业技能认证的标准和流程对中职学校技能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学校校内技能认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按照技能认证思路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与技能考核,必将推动学生技能水平的极大提升。
二、中职技能教学与技能认证存在的问题
(一)技能教学缺乏系统性
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基于教材内容,按照教材进度进行技能教学。在内容上较为分散,技能指向性不明确,未形成以产品为导向的系统性的技能教学模式。以学校焊接专业为例,学生在进行焊接技能训练时,多数进行的是板板焊接、板管焊接、管管焊接,分项学习、分项训练,但将各项技能融合,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集识图、下料、焊接、成品、测量等于一体的完整工艺流程明显训练不足,学生解决实际生产能力水平得不到实际训练。
(二)技能课程亟待整合
目前的中职课程体系多是以学科为本位,按照学科的不同领域编写教材,知识性有余,技能性不足。以学校机电专业为例,学生在进行车工技能训练时,按照课程要求,只需学会基本的车削操作技能,但在实际生产中,学生要完成车削加工必须要会读图纸,明确技术要求,按照图纸规定完成零件加工。同时学生还需学会测量,以控制加工产品的精度。除此之外,关于金属的属性、硬度等基础理论也需要掌握,只有全面把握各个环节和流程,学生才可以完成整个产品加工任务,这就需要多门技能课程的整合。整合后的模块化和项目化课程更重视学生综合技能,更重视学生的产品生产技能,与企业需求和生产实际更加吻合。
三、技能认证制度的实施
(一)设计思路
“通关式”技能等级认证和教学改革思路,目标是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技能标准的递进化、考核方式的通关化。
课程内容模块化是指参照课程标准,立足岗位需求,结合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模块,按照工作逻辑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每个模块均体现完整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程实施过程中,将相关技能点整合于学生的日常训练课堂里,实现学、岗高度融合。
技能要求的递进化是指根据专业特点与要求,设计由易到难的模块化技能考核试题库,题库内容与课程标准、岗位需求、技能大赛、春季高考、学生实际等方面相结合。按照技能考核标准设计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等级认证,分别赋予不同的学分。
考核方式通关化是指根据专业特点,运用技能实操方式,完善第三方评价制度,让全体学生按照学期计划进行技能等级认证考核。考核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由各专业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安排,每学期进行1-2个模块的认证考核,学生考核合格,可获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技能等级认证证书的获取代替技能考试的成绩,各个模块逐一通关,直至达到毕业学分。
(二)技能认证标准与题库建设
每个专业按照类别设置4-6个核心必考模块,1-2个选考模块,要求基本涵盖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比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文字录入、网页制作、图形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程语言等六个模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设置PLC应用、电子CAD、电子装配与调试、电动机控制、单片机等五个模块。这些模块涵盖了相关专业的主要技能点,而且内容与春季高考和技能大赛基本契合,这样更能展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每个模块技能认证标准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要求学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级要求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性实习,高级技能要求熟练掌握生产工艺和流程,具备独立上岗能力。
(三)技能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技能等级认证制度的框架下,技能教学不再以学科为训练单元,而是按照技能认证标准所设定的技能模块进行教学和训练,基本实现教学和训练内容的明确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训练,如果感觉达到了考核标准要求,可随时申请认证考核。
按照模块化的思路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再是教师熟悉或擅长的学科,而是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整合,这对实训指导教师是极大的挑战,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全面熟悉工艺流程方可胜任,这也必然提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模块化教学也可以促进教学团队建设,若干个团队成员各负其责,共同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需要团队成员配合默契,有分工有合作。
(四)技能认证考核方式
技能等级认证考核的考核时间和考核项目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教学进度进行,一般是第一学期考核1个模块,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每学期考核1-2个模块。也可根据各专业实际和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申请进行日常性认证考核,实现学习和考核时间的灵活性,为弹性学制创造条件。
学校以大考官制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大考官制是指按照技能认证标准,选拔校内最适合的专业老师代表学校作为各模块的考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或学生的申请,对学生进行技能等级认证考核。大考官对模块的考核认定成绩负责,会大大激发该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并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和公正。第三方评价是指成立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师、学校领导、专业部负责人和专业部骨干教师组成的相对固定的评价委员会,对通过技能认证的学生进行抽检,根据抽检成绩评价大考官的考核结果,以确保大考官制度的全面落实和考核结果的全面公正,形成技能等级认证考核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
总之,借鉴1+x思路实施模块化教学和技能等级认证制度,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