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华
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小学 重庆市 400700
摘 要: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心中充满阳光,开心快乐地成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措施
引 言
我国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思想比较严重,教学的目的是实现高升学率,让更多的学生考入好的学校。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常常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1.1动手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手的灵活度对大脑的灵敏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有句古话叫做“心灵手巧”,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手的灵活度的重要性。如果手指经常活动能够促进大脑和神经的发育,使儿童的协调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剪纸、折纸、粘贴以及泥塑等实践活动,都需要用到手,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这个过程能够对大脑产生刺激,进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1.2能够通过动手实践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与成人是不同的,每个小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和创新思维完成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出符合自己思想的作品,使他们更加喜欢动手实践活动,希望通过动手活动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呈现出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力,然后将这种想象力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3动手实践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往往都是通过动手感触来实现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深入地了解未知事物。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的教学。同时,在动手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各种作品和制作材料放到学生面前,并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这些材料制作出来的。这时,学生就会对这些材料非常感兴趣,然后在听到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制作作品上来,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
2.1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对于美术知识对自己有什么作用是没有认识的,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这门学科是否有趣来学习这门课程。在课堂上,小学生通常不会产生动手的兴趣和欲望,除非遇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践活动中来。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对动手操作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养成动手的习惯。
动手习惯养成之后,不但利于美术学科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各种学科时,都能够积极地进行动手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小学生生活有联系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使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情感融入到创作的作品中,使学生在美术技能提高的情况下,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同时,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如纸壳和塑料瓶等,让学生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可以再次使用的物品。这个改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这样的改造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3教授学生实际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教授学生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在教授学生操作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操作方法不能太难。小学生由于年纪还小,各种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先教授他们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在学生熟练之后,再教授难一些的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教师教授操作方法时,应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教师在教授方法时,要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规划,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操作方法。第四,在教授操作方法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创新思维得到提升。
2.4通过多种评价模式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多元评价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一的评价模式,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并在评价时,重点表扬学生的这一优势,使学生有信心发展自己的优势。如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同学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作品,这时,教师就可以对这个同学的合作能力进行表扬,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积极地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
结语
手的灵活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对大脑的刺激,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各项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通过各种动手实践活动提高各项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冷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3):38.
[2]严前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分析[J].美术文献,2019,(7):92-93.
[3]王力冰.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读与写,2019,16(18):183.
[4]钟佳佳.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读与写(中旬),2016,13(6):345-345,346.
作者简介 :姓名:左华 籍贯 :重庆北碚 研究方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邮编 :400700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