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恬芝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
摘要:音乐艺术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的渗透尤为必要,不仅能提高少先队教育成效,还能帮助少先队员提高音乐艺术修养,使之实现全方位发展。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上述课题进行分析,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少先队教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艺术教学工作者逐步意识到培养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音乐艺术教育是重中之重,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为其日后稳步成长打下良好基础。文章主要针对少先队教育融合音乐艺术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少先队教育过程中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一、少先队教育过程中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科学的指导,而少先队教育作为指导的重要手段,应在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融合音乐艺术教育,确保文艺活动得以广泛开展,逐步提高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修养,使少年儿童得到全方位发展。少先队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使少年儿童稳步成长、快速发展。对少先队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少先队教育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更新少年儿童的学习思维。音乐艺术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的渗透,使少年儿童接触不同民族、不同种类、不同特色的音乐形式,逐步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创新是学习思维,基于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知识面的有机拓展,在其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与文化艺术密切衔接,大大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效果,同时帮助少年儿童更新学习思维[1]。
第二,少先队教育借助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艺术教育是多种娱乐教育手段中的重中之重,它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少年儿童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还能使少年儿童在音乐艺术教育的渲染提高技能水平。
第三,少先队教育通过音乐艺术交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力与创造力。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少年儿童形成创造美的意识。少先队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对于学生创新力与创作力的形成具有助推性作用。
第三,少先队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融合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大量的训练,其中包括肢体协调的锻炼、肺活量的锻炼、肌腹肉的锻炼以及身体柔韧度的锻炼等等,在上述锻炼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将会得到强化,促使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2]。
二、少先队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融合的路径
第一,首先确定两者之间的组织形式。少先队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的融合,需要确定组织方式,制定形式有效的组织方案,明确组织原则,真正将组织措施落于实处,从而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预期效果。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结合多年少先队教育的经验,基于音乐艺术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与创造性等相关特征,组织少先队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建立相应的少先队组织,其中包括鼓号队与合唱队等等,以合唱队为例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教育的积极性,进行合理的排演,优化排演内容,尽可能使少年儿童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中,掌握各类技巧,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艺术修养。或可在节假日活动中组织各类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参与,包括线下演唱会以及音乐会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使少年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心中种下音乐的种子逐步萌发艺术的嫩芽,为自身的茁壮成长注入源泉[3]。
第二,教学工作者应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意识。少先队教育相关教学工作者要首先意识到与音乐艺术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通过参与线下讲座与线上学习等方式,培养音乐艺术技巧,提高音乐能力,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夯实音乐基础,为音乐艺术教育与少先队教育的结合提供有利条件,并且突出自身的价值。
第三,注重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少先队教育融合音乐艺术教育需要确定主体方向,其中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是重点,主要涉及节奏控制、创作意识、曲式分析等等,使少年儿童在接触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受之影响,逐步提高创造力与创新力,拓宽艺术的想象空间,形成学习音乐艺术所必备的素质,逐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少先队教育中音乐艺术教育的渗透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做出了如上阐述,首先针对少先队教育过程中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探讨,后又提出了少先队教育音乐教育融合的策略,希望能为有关的教学工作者带来借鉴,重点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艺术修养,为其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纶. 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少先队员爱国情感的研究与实践[J]. 新课程,2020,14(35):224-225.
[2]周剑奇. 在少先队教育中渗透音乐艺术教育 以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少先队教育[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16:22-23.
[3]汝晓清. 用音乐沁润心灵 ——一位音乐教师的少先队辅导员生活感悟[J]. 文存阅刊,2019,17(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