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石英
[导读]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石英
        陕西省商洛中学
        
        摘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代表学生对于丰富的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体会。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丰厚内涵,感受美术作品的丰厚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情感教育
引言
        教育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知识不可能从所处的环境当中自行孤立出来,而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教育之间具有着本质的联系,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更将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美术课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知识的学习仅仅处于表面的形式。为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对情感教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全过程。情感教育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但都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兴趣及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与学生实现情感交流,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情感教育对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同时,情感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将比较典型的事例当作教学材料,而这些事例往往蕴含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们能够使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也受到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接受情感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2.1适时组织学生户外写生活动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若想对学生进行有效情感渗透,户外写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大自然是渗透情感的必然途径,在户外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美术创作的魅力,良好的美术绘画环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开展美术社团户外写生教学活动中,在充分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开展踏青写生活动,让学生将灵感和情感在画纸上进行尽情的挥洒,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美术作品的配色与构图。在大自然环境中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作特色与个人性格也能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户外踏青写生实践活动,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当中学生也能以最佳的心情状态投入到美术创作当中去,将自己的情感全部付诸于美术绘画当中。回到学校教师查阅学生的写生作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个人性格与长处短处,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情感教育策略。


        2.2渗透学科知识,渗透情感教育
        每个学科之间都具有独立的状态,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关联,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注重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学生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相关知识内容时,主要是围绕画面进行展开,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关于欣赏古代山水画学生会想到什么,对其中古代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感受。在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可以为学生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然后再结合课本教材当中的画面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去感受,然后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于自然景象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也将情感渗透其中。然后引导学生欣赏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来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不容易,是无数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又如在学习《竹石图》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欣赏,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艺术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兼顾各种学科知识,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欣赏知识内容的同时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对大自然进行热爱,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价值观。
        2.3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教师评价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学生模仿的目标,教师应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其积极思考。即使学生未给出正确回答,教师也应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以此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答错的原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展开正面交流,如此方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也应秉持公正的原则。每名学生的美术绘画技巧往往有所不同,但获得教师的认可是所有学生都渴望的。对于部分作品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如,在教学《素描静物写生》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分析、评价与反思,并鼓励学生找出其他学生作品的优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提升,又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美育和德育的同步发展。
        2.4以情感教育为目标,转变教学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育目标,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利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教学较为抽象的美术作品时,更需要利用情感教育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用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渐领会作品所表达的真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情感教育目标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再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欣赏时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美术的价值;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结束语:
老师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情感教学,以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美术和德育双方面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切不可喧宾夺主,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态度。
参考文献:
[1]颜春蓉.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试题与研究,2019(23):185.
[2]汪谦霞.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8(09):232.
[3]曾凡娟.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家名作,2018(01):59.
[4]沙拥军.探究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60.
[5]赵晓娟.简析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6(18):208-209.
石英,男,生于1972年11月,中学美术一级教师,籍贯:陕西省商洛市,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单位:陕西省商洛中学;大学学历;主要研究中学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