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国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山东省济南市250116
摘要:素质教育近年来备受高中体育教师的重视,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核心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全面、稳步发展。核心素质培育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思考,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体育教学的课程定位,并根据该学科的教学导向,突出学科教学优势,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原则,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文章首先针对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向相关课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高中体育课堂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自身身体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理念进行理解,和学生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更好提升。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当中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下有了全新的要求,相比于以往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多项体育运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对自身进行锻炼。
一、核心素养培育意义
长久以来,体育课程虽然一直在高中教学体系中,但受到应试教育压力,体育课程在总课时中占比比较小,大部分课时都倾向于对文化课的安排。但受到“健康中国”理念的影响,许多高校也逐渐加强的体育课时比例,但依然会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核心素养理念并未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许多高中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认为课程比较枯燥无聊。还有的高中生在课堂中仅仅参与体育活动,但对于这些活动背后的原理、运动技能等一无所知。因而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有利于改进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体育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品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祖国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所出现的大部分问题
1.教师专业素质较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经验并不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提升,相对于文化课教师来讲,体育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身体素质水平,并且身体素质水平会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年龄是体育教师一个较大的门槛,由于年龄影响,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2.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高中给人的印象是死板的,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高中就是无穷无尽的上课、学习、考试、复习,当然在大多数同学眼中也一样,他们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就会在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间坐在角落里写没写完的卷子,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学科素养培育的思路
(一)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点,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标准及相关要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针对性的核心素质培育方案,以满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所谓的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素质,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要素组成的,其中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锻炼是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而健康行为的养成与体育品德的培养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德育素质以及课堂表现等,进行深入思考,从多方位入手优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入丰富的教学理念,拓宽体育教学范围,突出体育教学的优势。
(二)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是贯彻核心素养要求的关键点所在。
在对学生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体育始终提不起兴趣的最大原因在于体育课堂上教师理论讲解占比很高,但实战内容非常少。有些学生反馈即使理论听得再多,缺乏实践还是他们无法提高体育技能的最大原因。针对以上的现状,体育教学应多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以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的发力点。以“短跑”训练为例,在之前的课堂中由于教师太侧重于对短跑理论的讲解,学生实战方面经验很少,也很难暴露出短跑训练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短跑逐渐失去了兴趣,认为虽然参与了课堂学习但未收获成效。因此,教师调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了课堂练习的比例:在学生们充分热身之后,教师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名同学一起完成30米短跑,等小组学生都完成之后,教师找到了几名学困生问了问原因。有些同学说起步时感觉很有力,跑着跑着就感觉节奏乱掉了,力量也变小了。有的同学反映腿迈不开,只能小步小步地跑。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帮他们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原因所在,如热身不够充分、心中没有跑步节奏、呼吸调整不对。通过对症下药式的理论讲解,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病因”,并能在接下来训练中有所调整,成绩进步的也很明显。可见无论是纯理论的教学,还是纯实践的教学都不是体育教学最优化的内容,而需要以实践检验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有的学生喜欢这个体育项目,有的学生喜欢那个体育项目,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在于教学方法也一定要多样性,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都是同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大家统一进行锻炼,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并且对于学生的提升也不够准确。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速度、平衡感、力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增加体育运动的多样性,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能够得到提升和强化。男生的心肺能力比较重要,教师可以让一些肺活量比较好的学生进行800米或者1500米的跑步,锻炼学生的肺活量以及心肺功能,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运动品质,让学生能够在跑步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通过跳高、跳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以及腿部肌肉,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武术或者体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中身体得到提升。
(四)树立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健康行为
健康意识也是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并不是独立的教学内容,而是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美国的体育教学一直都是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其中就包括了健康锻炼的意识。与美国教育相比,中国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稍显薄弱,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带领学生训练,活动,但很少会和学生分析做这些运动的原因,以及这些体育锻炼能够为学生带来哪些好处。这种教育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锻炼的意识,许多学生只是学会了这些动作,但不知动作意义何在,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了。因而教师应善于将这些健康知识与教学融合,逐渐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对学生在体育技能、运动能力的培养训练,也要关注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塑造。在课堂是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是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每个细节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杨.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75-76.
[2]雷锡伟.提升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9.
[3]高灿玉.“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培育[J].中小学校长,2019(11):33-35.
[4]陈秀枝.解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9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