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张加庆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张加庆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回民实验小学 江苏 高邮225652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当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在个人兴趣、性格和认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对学生间的差异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们都可以获得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的学习质量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分层差异教学的核心理念与之不谋而合,为了确保分层差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各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都纷纷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之中。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的是在小学数学中实行分层差异教学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实行分层差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前言
        近几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注意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因此教学工作在具体开展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革新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分层差异教学随之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同时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分层差异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热烈追捧和使用,目前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应用中,分层差异教学的使用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所取得教学效果也是愈发理想。分层差异教学的有序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考试成绩,并挖掘出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让他们能更上一层楼,但也不会轻易抛弃任何一名学生,实现班级整体的提高。但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分层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多数教师还是没有准确的把握住分层差异教学的开展方式、具体流程等,所以最终就无法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1]。
        
        
        1.注意分层,巧设问题
        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重难点以录播的方式进行相关的讲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一一的回答,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需要结合学生任务点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情况,进行相关的问题的制定和课堂的总结,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网络信号不好或者学习任务点较多,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完成所有的的任务点,但是我在每周结束之后都会要求学生学习完本周所有的任务点,通过对于学生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签到情况,针对部分学习进度较低的同学进行单独的辅导,询问原因。举个例子,在讲到教学木块的堆积问题时,有一长、宽、高分别为20m、15m、10m的木块,问怎样才能堆积出正方体。此时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要提出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问题,比如问丙组学生要多少块能堆出正方体;问乙组学生最少要几块长方体?对甲组学生提的问题就要上升到试题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点等问题[2]。
        2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马上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课堂的文献资料阅读情况,进行知识面的拓展,找到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数学教师需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讨论内容,问题和难点,积极的鼓励学生发言,但是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对于一部门学习不积极,作业质量不佳的同学需要专门和学生进行沟通,提醒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态度。
        在开展分层差异教学工作的实际过程中,运用难度最高、重要程度最大的环节就是分层指导,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充分了解和掌握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注重对不同学生给予的教学方法。在面对不同小组的学生时,教师的指导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教师指导的内容不能过于相似,因为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本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比较浅显,有的则是更加深入,所以在制定指导措施时,要先明确学生的所处层次。举个例子,在讲到追击与相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例题为甲车速度时90km/h,乙车速度为甲车的2/3,乙车比甲车提前一个小时先跑,问几个小时后两车能够相遇?教师在进行分层指导时,对不同小组的学生应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比如在问甲组学生时,可以对解题时间作出限制,或是修改数据加入丙车,再提出不同的问题;在问乙组学生时,可以将题目改为提前两小时出发,可适当降低解题难度;对丙组学生时,则应适当修改数据,尽量保持实体的难易程度相对适中[3]。
        3.注意层次,巧设练习
        教师将讲解完课堂内容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学知识点本身就具有环环相扣、灵活多变等特性,所以在布置练习时一定要达到细致的系统化练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练习的设置必须是取自于课文的练习题和知识点,但又不能完全相同,起码在数据上要做出改动,同时要加强创新。在对学生设置练习题时也不能忽视层次性这一部分,如果设置的练习题超出或低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就算它水平再高、质量再好,也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因此,只有设置出数量和难度适中的课后练习题,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训练效果。比如在讲到数学的平面面积和周长等问题时,可要求丙组学生去计算一个边长为5m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乙组学生,可设立一个长20m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问边长等于多少;对甲组学生,在正方形内取一个长方形,问长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4]。
        4、注重差异,巧妙评价
        举个例子,在讲到四则运算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对丙组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让他们做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从而收获解题成功的喜悦感;对甲组的学生,为了避免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教师要营造出彼此竞争的学习环境,比如对解题时间作出限制,让他们在竞争中提升自我。所以,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一定要制定出差异化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对学生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总结
        
        分层差异教学的实行是为了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让学生获得高效教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质量得以大幅提高。在实行分层差异教学时,要求广大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针对性教学,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分层差异教学强调的是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让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不是被轻易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工作时,要对“因材施教,尊重所有学生”这一核心理念产生准确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对分层教学的相关注意事项也要有所了解和掌握,否则就无法达到最终目的:在对学生小组进行划分时是要遵从有关标准来执行的,不是随便划分,要求同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效率、考试成绩等方面不允许出现较大的差距;小组成员是要灵活变动的,当成绩好的学生突然下滑时,就要及时进行调整,但要注意不能伤害到这类学生的自尊心;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发育时期,所以教师在下发学习任务时,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不能太简单,更不能超纲,保持适中原则,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都能获得成就感并收获一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浅论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J]. 张玉峰.??新课程(下).?2014(08)
        [2]计算机技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化作用?[J]. 康建平.??科技资讯.?2021(03)
        [3]高职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宋丽雅.??教育观察.?2020(02)
        [4]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教学艺术的策略?[J]. 方勇清.??才智.?20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