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许平友
[导读] 后疫情时期各个高校在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迎来了疫情后的新一届大学生,
        许平友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摘要:后疫情时期各个高校在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迎来了疫情后的新一届大学生,大学新生因为学校疫情防控新举措和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和新的开始,难免会出现茫然、困惑、紧张、焦虑等各种不适应现象,高职院校要及时对新生加强宣传教育,促进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高职、新生、适应、教育

        后疫情时期各个高校在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迎来了疫情后的新一届大学生,大学新生因为学校疫情防控新举措和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和新的开始,难免会出现茫然、困惑、紧张、焦虑等各种不适应现象。在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有效改善和提升高校新生的适应能力,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1] 因此,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成为了后疫情时期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后疫情时期高职新生适应性现状
        为切实掌握后疫情时期高职新生的适应性现状,更好地帮助高职新生尽早适应大学新生活,课题组在常州高职园区5所高职院校内开展了大学生新生活调查研究,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答卷1171份,回收率97.6%。具体调查统计如下。
        图表4对学习的不适应情况示意图
        在学习适应方面,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源呈现多元化,单招生、对口招生、注册生、中职3+3培养生等,“无门槛”招生致使高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很多高职生自律意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文化程度各异等。图表4显示,面对大学新的学习生活,43%学生感觉课程学习困难、19%学生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法,26%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部分高职学生感觉学习无人管而手忙脚乱,无从着手。
二、后疫情时期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探索
        心理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2] 。后疫情时期,高职新生面对学校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新的学习生活、新的人际环境等,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茫然等消极情绪,学校要及时加强高职新生的心理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尽早适应大学新生活。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知适应
        1.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疫情防控认知。随着国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中国输入型病例不断出现,疫情反复的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疫情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持续化。高校作为人口密集之处,疫情防控任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可松懈,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发生。因此,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疫情防控方案与措施,确保高校教育教学有序开展。面对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高校要第一时间加强学生的疫情防控教育,通过学校网站、QQ群、微信等及时开展学校防控方案宣传、发热学生就诊流程、国内外疫情最新信息等宣传教育, 让新生及时了解全国疫情现状、熟悉学校的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认识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学校的疫情防控规定,并以实际行动主动投入到学校疫情防控的工作之中,提高自身疫情防控能力和适应能力,共同构建学校疫情防控安全网。
        2.开展入学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认知。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人际、新的学习内容以及学校疫情防控的严厉措施等,很多高职新生难免会出现环境、生活、人际关系、学习等各种不适应现象,学校开学初,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通过新生开学的入学服务、学校参观、学校宣传、专业介绍等加强学生“开学第一课”教育,帮助学生及时适应大学新生活。特别是开学第一天的师生入学服务,开启了后疫情时期学生入学教育的新篇章,引导帮助新生办理入学手续、行李搬运、宿舍入住、困难学生绿色通道等便捷、高效的服务,在新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及时消除了学生的陌生、孤单、害怕心理,既增强了新生对学校的认知和适应,也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组织开展军训、体育锻炼,增强身体适应
        1.开展军事训练,强化适应能力。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开学适应教育的重要一课,必不可少。新冠肺炎疫情后期,人们更加意识到了健康的身体不仅有助于我们远离病毒的传染,也有助于我们快乐健康的成长。大学新生2周或1个月的军事训练,让学生体验了军营生活,更让学生学会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奋斗精神,大家在训练场英姿飒爽的身姿、挥洒如雨的汗水,嘹亮整齐的军歌、响测云霄的口号等既展示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也锻炼了学生们的顽强意志和健康体魄,激发了高职新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大家对大学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2.组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随着高校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高职学生在自觉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与要求的同时,更要从自身做起,身体立行,主动走出宿舍、远离手机游戏,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通过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晨跑、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疫情免疫力,大家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宣泄与放松,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也逐渐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意识与适应能力。
(三)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心理适应
        受疫情的深远影响,后疫情时期高职学生由于发热隔离、新环境不适应、跨省旅游受限等原因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因此,学校通过组织心理测试、开展新生班集体形成团体辅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掌握后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新生尽早融入班集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尤显重要。
        1.开展新生班级团辅活动,融入新的集体。针对后疫情时期新生入校后彼此不相识、环境不适用、疫情影响依然存在以及融入新的班集体困难等问题,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天或第一节课开展新生班集体形成团体辅导活动,全班同学一起通过“滚雪球”“叠罗汉”“团队建设”“团队展示”“团队分享”等活动,共同完成各种集体合作任务,在班集体团体辅导活动参与过程中,同学们彼此相互介绍、相互协助、相互帮助等,最终达到相知相识、互助互融,既有助于开学初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新生班级体的形成和新生对新班级和集体活动的适应,同时,老师在团辅活动中,还能及时发现班级中的优秀学生、特长学生等,有助于教师对班级同学的熟悉与了解,也有助于后期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班级核心力量。
        2.组织心理测试,掌握新生心理状况。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了解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真正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育实效。首先,在心理测试的前期,要加大心理测试目的、意义等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心理测试的重要性;其次,在心理测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解释与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回答与填写,并督促每个学生参加测试,确保的测试的全面性、真实性和稳定性;最后,针对的心理的结果,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心理测试中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跟踪、访谈、排查,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对班级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要定期访谈与辅导,帮助学生尽早走出心理阴影,适应大学新生活。
        3.关注特殊学生,增强心理适应。高职院校在跟踪关注新生心理测试问题学生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平时班级排查出来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及时跟踪、访谈、反馈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定期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开展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要关心关注发热隔离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微信、QQ等随时与隔离学生沟通交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被关心、被尊重、被理解的环境中走出疫情的心理阴影,增强学生心理自信与心理适应。
(四)开展专业教育,引导学习适应
        1.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也随之下滑,高职生源结构更加复杂、多样,加之国内外疫情的深远影响,部分学生存在大学学习方法和教师授课方法不适应,由于很多高职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知识基础弱、学习习惯差、自控力不足等,很多高职学生感觉课程学习困难,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新生的专业教育与引导,通过企业参观、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专家讲座、行业介绍等,强化学生的专业印象与专业认知,让学生逐步认识专业、了解专业,走进专业,融入专业,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适应。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实效。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形式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很多高职新生面对大学全新的学习生活常常出现茫然、紧张、焦虑等心理现象。后疫情时期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教学场景方面不断改进创新,通过模拟企业课堂、个别辅导、线上辅导、实习指导、企业现场调研、企业实习锻炼等,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专业学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习锻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实效。
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重,中国输入型病例持续存在、局部地区无症状病例时有发生、国内疫情存在反弹风险,中国疫情防控任重而道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身体上的"严防控",更需要心理上的"有效导"。[3] 疫情防控下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疫情防控教育,积极开展高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桃.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与研究[J],才智,2020(7):102-103.
[2]陈天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测量问卷编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2):93.
[3]刘艳勤.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对返校复学大学生心理工作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10):304-305.
        
        作者简介:许平友(1973-),男,河南商城县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后疫情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21)。202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问题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DGZ2020009)。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大学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邮编:213164,邮箱:163xupingyou@163.com,联系方式:13813676296 .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后疫情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21)。202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问题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DGZ2020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