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与改良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伍开阳
[导读]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止
        伍开阳
        六枝特区第三中学  553400
        摘要: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是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史,是中国人民屈辱史,是中国人民顽强抗争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奋斗史,向西方学习,进行民主主义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历史的重要内容,中考的考点,学习这段历史,让学生感受到近代史上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做出的艰苦努力和牺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政治素养上培养学生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使命。
        关键词:初中生;中国近代史;革命与改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仁人志士也走上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国内腐朽的封建统治的改良或革命的道路 ,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器物上革命的洋务运动,有资产阶级制度上改良的维新变法运动,有资产阶级暴力革命的辛亥革命运动,有思想上大解放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些都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认识。
        一、近代化的内涵
        要正确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与改良,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内涵
        近代化是相对于传统来讲的,近代化本义是指资本主义化,包括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化,经济上追求工业化,以及在思想领域追求理性化。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寻求道路和方法来改变中国的落后挨打的状况,进行了长期的艰难的探索,这个过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不能按照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被动地过渡到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因此,在讲授近现代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事件割裂开来,要从正向和横向全方位的有联系、有比较的正确认识,要在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去体会近代历史发展的走向,按照历史的客观进程去了解事件,去感受那些仁人志士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所做的努力,以增加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等素养。
        二、器物上的革命——洋务运动
        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给学生们理清。在太平天国运动与鸦片战争的双重冲击之下,当时清朝的统治者们也开始自我反思,从反思当中认识到自身的统治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在两次的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地主阶级洋务派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器物上的落后与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决定向西方学习科技革命所产生的先进的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爱新觉罗·奕欣,在地方有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比较开明的官员。他们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主要是效仿西方国家开始制造枪炮和轮船,训练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兴起了近代军工和民用的工业,并开办了新式的学堂。在中国洋务运动同时,日本开展了从上至下的明治维新运动,自觉强大的日本人向中国发起了战争,威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布了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同时也宣布了地主阶级意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改变中国命运的想法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但是却引进了新的技术,也在引进新的技术的过程中,培养了优秀的人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同时也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抵制,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开端。
        例如,在洋务运动中,学习西方的技术,并兴办了现代的军工企业,代表的军工企业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这些军工企业的开办,只是在表面上彰显了清政府的船坚炮利。京师同文馆作为新式教育的代表,也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像严复、詹天佑等,但是这种表面上的繁荣,被日本的隆隆炮声击碎了,北洋水师全军宣布了洋务运动的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线,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中的作用。
        三、政体上的探求——资产阶级的温和改良与暴力革命。
        1、政体改良——维新变法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时间轴去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有利于学生抓住历史事件的顺序,跟随历史的脚步,去感知历史进程。在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实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革,并在甲午战争中显现了威力,中国遭遇了失败,西方列强加速了瓜分中国的速度,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因此向清政府主张变法图强,以图挽救危亡,来实现变法图存的目的。在1895年,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上京赶考的举子上书当时皇帝——光绪帝,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他们试图以和平改良的方式,逐步实行君主立宪制,从制度层面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套在封建的清政府身上,这显然是很难成功的,改良派的势力不够强大,在和顽固派的斗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梦想破灭了。


        回顾我国近代的改良运动,我们要教育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近代中国面临着空前内忧外患,国家、民族灭亡的危险,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摆脱国家、民族危机,救亡图强,首选了温和的改良道路,但遭到本国的顽固的封建统治者和外来的资本主义殖民者、帝国主义列强的层层阻碍,顽固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竭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列强不想看到,也不允许中国这个东方古老文明的大国通过改良而复兴、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与其争夺世界霸权,就像拿破仑所说的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让他永远沉睡吧。在中国走改良道路,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在中国走不通。
        2、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在近代史的教学中,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辛亥革命最后是以失败为告终,但是我们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辛亥革命的作用与意义。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中国人民,在中国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无法实现的,《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傀儡,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泥淖。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发展壮大,在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下,兴起了武装反对封建专制顽固派和西方列强的革命潮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寻一条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路线为总路线的政权,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使中国能快速步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国家行列当中,以图自强。
        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的孙中山,因为他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孙中山早期受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于是建立了兴中会,后改为同盟会,并迅速在全国成立了分会,也多次组织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成立。并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主宪法,是民主共和雏形。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刚刚建立,还比较弱小,在中外反动阶级的围剿下,革命胜利的果实力袁世凯窃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没有完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势力依然存在,中国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同样以失败收场。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只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暴力革命这条道路才能行得通。辛亥革命虽然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而救国失败,但它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四、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新文化运动
        在初中历史教师讲授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将历史事件放到历史背景中,注重事件的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去认识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被日本的大炮击碎了,力图改变中国政体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窃国大盗袁世凯妄图复辟的做法,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影响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才是这一切失败的根源。在那时候的中国社会,人们开始向往科学和民主,民主与科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以《新青年》作为文化阵地,依托北京大学倡导民主,反对专制,同时也提出了倡导科学、反对迷信的口号,高举新道德旗帜,反对旧道德。发出了倡导新文学的呐喊,反对旧文学的思想。在我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引导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去寻求能够救中国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五四学生运动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国共两党第一次走向了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进行了北伐战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窃夺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南京国民党政权。自此揭开中国长达十年的内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站在抗日前沿,主张抗日救国,是民心所向,得到了中国四万万同胞的支持,使党的武装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主张通过民主协商,建立一个多党合作的统一、自由、民主的国家,但是国民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在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下,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六、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探究中国中国近代史的革命和改良,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走和平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暴力革命这条道路才能行得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人民通过暴力革命走出了历史的阴霾,走进了民族复兴的征程。近代史的中国落后被动挨打,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是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青少年要感党恩,坚定的跟党走,不忘记革命初心,坚守革命初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前进,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历史教师就应该这样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内涵,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握好中国近代史的革命本质和历史选择,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更好地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聂立新.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增强问题思考[J].东西南北. 2019(18):3.
        [2]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 2018(06):44.
        [3]陈中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起点[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03):5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