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邓永红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了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教学资源
        邓永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410011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了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教学资源。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融入该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大学生在拥有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中汲取精华、内化并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强化自身对艺术欣赏的能力,优化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此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本文就对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的建设,还能整体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精神、身心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也正是良好的塑造期,在他们发育的关键点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有效为其培养出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将高职院校教育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规范他们的仪表仪态,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一形式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益无害。
一、在高职院校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与价值
        一般的高职院校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校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院校都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导致学生可能出现只有专业的技能知识,但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而在教育过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为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对学生缺失的内容方面进行弥补,整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1]。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很多学校过于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进而促使大多数学生都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同时,因为受到经济和基础建设内容方面的影响,导致当前阶段很多学生在加入传统文化活动时都缺少一定的主动性[2]。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大多都是通过语文教材的了解,缺乏储备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相对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得到系统性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更没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再加上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都发生了偏差,过于看重金钱,从而忽视了自我修养的提升。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追求自由,缺少一定的合作能力和礼仪,这样会对学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造成不小影响。
(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而这些礼仪都被传统文化所涵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进而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着多元化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今年后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小的价值。因为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存有一定差异,而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下,学生自身修养就会逐渐得到提升,养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而言,有着很大帮助。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建立在爱国主义核心的基础之上,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刺激学生潜在的爱国之情,在受到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的影响下,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爱国之心,进一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创了一些选修课程,并要求文化课程也要传授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即使这样,一些高职院校创建的机制内容依旧不够完善,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相关教学部门提出的要求,没有独立建设与传统文化内容课程相关系统管理,更缺少一些教学手段以及奖惩机制;其二,高职院校在没有过于重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在校的开展,即使开展的相关文化课程也缺少整体性,不能彰显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4]。
(二)教学形式不够完善
        在传授传统文化内容时,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没有在教学中做出改变,缺少积极探究多元化教学形式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点:
        其一,依旧使用灌输式教学形式,教师口述表达,学生被动倾听,这对于新时代而言缺少一定的前沿性。
        其二,传统教学形式的占比相对来说比较大,没有“新鲜”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形式应该早就面临着淘汰,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认同[5]。另外,再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仍停留在古诗词的基础之上,没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三)教师团队有待加强
        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除了受教育者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播者,教师队伍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也在课程教学中设置了相关的课程,同时也专门针对传统文化教学创设了不同的选修课程,以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但学校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点,那就是提升教师团队水平。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与该教育相关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其次,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传统文化内容创设独立的研究室,或者是设立教师职称和岗位[6]。最后,任课教师缺少专业性培训。


三、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传承
(一)确立教学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渲染,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7]。对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模式,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人文教育,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视为最终目标,在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传统文化内容为导向,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内容,加大传统文化内容在课程中的占比,积极构建良好的文化空间,以此奠定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二)有效实施课程设置,创建良好文化平台
        高职院校的建设任务是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以此实现社会发展与建设,也恰恰只有具备高素质能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学生才能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这些内容也都被传统文化内容所包含。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教学要求的引导下,实现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在相关实践活动中以语文或者思政理论知识作为根基,通过对古诗词、名著或者是茶文化相关内容的赏析,充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等内容,进一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感染,之后再辅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内化。
        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积极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课程建设的根本和前提,以此确定教育目目标、找出做事依据、积极的待人态度、追求使人精神丰富的物质。每个人一生都应该有所追求,但在追求的同时还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则,不能触底道德底线,也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真正学会如何做人,为人处世时也会大方得体,持续充实自己,止于至善。
        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8]。比如,在某一个传统节日快要来临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节日习俗相关的活动,利用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等方式,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意义。之后,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这些活动时,为学生讲述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由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专门邀请专业学者,或者是民间手艺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进入校园,让其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并从沟通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是工匠精神。比如,高职院校的设计学院可以创设一些与汉服、油纸伞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并离开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行了解传统文化,再设计一些服饰或者生活用品等,再将其用来参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什么是传统文化,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内容与内涵,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应该要意识到教师队伍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并针对该内容实现对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结合传统文化内容,并顺应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进行的任何环节都要有效结合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深化自身文化内涵,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再加上相关书籍的查阅,之后再将国学网等相关网站作为根据,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归纳校园资源,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
        各个高职院校中都有一座图书馆,而图书馆中涵盖了不同类型且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图书馆的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就对图书馆的书本进行更新,往其投放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以便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自我文化素养的提升空间[9]。
        另外,高职院校还要积极宣传大量传统优秀文化,定期邀请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座谈讲会。之后再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还可以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等形式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学生也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义务。对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为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创建可以“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全面且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容,这样才更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论文为2020年度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CEFA2020034ND
参考文献:
[1] 张琴琴,李新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实践研究[J]. 绿色科技,2021,23(1):251-252.  
[2] 宫成伟. 美美与共,以美载道 ——基于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平台建设研究[J]. 大众文艺,2021(7):186-187.  
[3] 乙青. 高职院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2):184-185.  
[4] 董贵胜,焦红卫,刘文海.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传承策略[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z2):59-61.  
[5] 黄献红,蒋梅玲,周龙军. 广西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探讨[J]. 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20(7):24-25,53.
[6] 李江慧. 高职院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研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45-48.  
[7] 宋美琴,黄献红,廖克平,等. 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创新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21):44-46.  
[8] 唐仕钧. 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索[J]. 酒城教育,2020(2):38-42.
[9] 郭欣红. 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1):68-70.
邓永红、1979年4月、女、汉族、湖南东安、硕士学位、讲师、教务处处长助理、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邮寄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科学文明村 邓永红 电话:13787214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