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帮成
安徽省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 231600
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教育是渗透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与强调的。教师以历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持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并设计历史习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爱国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爱国思想。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实施
引言
通过历史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意识,使爱国种子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感受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爱国思想光芒,使学生的精神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发,学科素养与道德素质也同时得到提升。
1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要依靠历史来进行探索,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们穿越过去回顾过去,让我们通过回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祖国今天所能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产生由衷的赞叹。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也担负着对初中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因此,教师要围绕初中历史教材引领学生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古代史的中,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近代史中则展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奴役、保卫国家的爱国精神。为了切实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应从历史教材中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和切入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通过渗透式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隋唐文化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并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好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对教材进行阅读预习。在讲述过程中,让学生对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并围绕这些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从中感悟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让学生在历史的启发下自觉进行古今对比,切实从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突破难关的历史中感受民族的自豪。
2讲述历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生的年龄已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很多学生喜欢听有趣的历史故事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这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着力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教材适当加以补充和扩展,将爱国主义故事更加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有益信息得到挖掘和延伸。让学生在聆听故事后进行感悟,升华爱国情怀并提升爱国境界。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详细地为学生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当时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重要途径就是禁烟运动,正是通过这一运动才维护了百姓和民族的利益。随后教师还可以对中国曾经所遭受的欺凌与侮辱,以及当时爱国志士是如何与这些霸权主义者进行抗争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在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上一些相关资料,不断地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故事进行内容的延伸,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看到当时先辈们不畏强权的精神。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回顾,让学生们在过往屈辱的历史中点燃爱国情怀,使学生从那些奋勇向前、顽强抗争的先辈们身上寻找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回顾课程内容,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为什么想要扮演这位先辈,先辈身上的哪种精神感染到了自己,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
3设计历史习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渗透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在习题的设计上就要更加精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例如:在“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习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哪一个历史朝代的考试制度?这体现了当时考试制度的什么特点?这一制度的形成背景与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九品中正制”这一人才选拔制度和现有制度的区别。同时对比现在的中考制度和以前的历史考试制度,从中了解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和新时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变化。让学生意识到当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这不仅能让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革新产生深刻意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4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历史知识,也要让学生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才能真正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为了强化历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在课上课下之间做好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提升爱国主义思想境界。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课外。可以搬进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可以搬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深入体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所学与革命纪念馆中的各种事件人物进行联系,并在观看纪念物品时让学生追忆那段历史,使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在室外参观学习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下感受,让学生真实的表达参观纪念馆后心里的想法,和对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走出课堂”有什么样的体会。在“918”当天,教师还可以举办《勿忘国耻》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深化学生爱国主义的认知,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共同成长,同时也能在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比赛后教师还可以奖励前几名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初中时期的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而初中时期的学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思维,从而真正使历史课程发挥出思政课程的功能与作用。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产生爱国主义情怀,使历史教育真正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惠军.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7).20-23.
[2]张勇.刘古愚先生的家国情怀与教育实践[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6).87-90.
[3]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J].江淮论坛,2017,(3).17-21,87.
作者简介:姓名:许帮成 出生年月:1982年7月 性别:男 籍贯:肥东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二 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 邮编:231600 单位:安徽省合肥新城高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