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石红
嘉禾县龙潭镇中心学校湖南省 郴州市 424503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关注。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点,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别的课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建设。树立优质的学习态度也是小学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中心思想。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的实行中,老师要作为榜样,帮助学生拥有科学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选用教学方式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和模式。为学生引导好正确的法治道德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主体性;教学情景
引言:作为小学生来讲,其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要课程,就是道德与法治。身处于培养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充分的重视,身为老师,首要踊跃探寻,找寻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把握住学生的人生第一道关卡。在教育教学工作里,具体需要做好的是,贯彻执行好“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对于改革进行深入实施,大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问题
信息时代经济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小学的教育也随之地更改与调整,在新课改的实施下,道德与法治也进入学生们的课堂。通过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家对于课程的认识还是不够精准。首先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了解不够准确,在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没有实现新课改的理念。而通过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观察发现,对其学习兴趣并不大,这也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过于强调知识理念的原因。在实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大多数的老师还是出现会系统教学,根据教材来确定来教学的内容与重点。课程的实用性并不大,学生也对此兴致缺。
二、道德与法治现状
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它来源于生活随着我们成人进入的社会又会回归于生活。学习道德与法治,就是要明确与引导民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正确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的行为都正向且更加有意义,也是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创建相对的教学情境,可指引学生对于社会意识的增强,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做一个未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一)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阐发
道德与法治在小学中实施需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尚在发展中,对社会还无法拥有正确完整的认知。
如果一味只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学生并不能领悟和理解教学的其中意义。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着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并且积极寻找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加到教学实践中去。如果想要让学生对于教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老师也可从生活中入手,将生活发生的事引入成例子来给同学们讲解,请同学们积极讨论,让学生加入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长。
(二)教学情境的体现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往往离不开实际生活,很多内容都是实际生活的体现。所以教学情境的实现对于课堂教学是有助且能增强效率的。拿《班级生活有规则》的学习教程举个例子,这部分教学,老师们就可以将学生们分组,布置相对的小组作业和任务。而学生会感受到,在以前老师并没有分成每个组时,对于老师分布的作业任务会出现不平均的现象。但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小组,且根据每组情况协定了规则后,对于每个人的任务都是平衡的。同学们就会明白,规则的必要性与关键性。
老师要热心于让课堂氛围生动起来,让学生能通过教学情境实践来明白教学的真正意义,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同学们对学习的认知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有了乐趣,对于学习的劲头也更加充足。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所学习的内容能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会。
(三)强化与创新教学手段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想要更有效的实行,教学模式的加强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加强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课程学必须要强化教学模式,对于课程要不断地去思考去改进教学的方法内容,在不断地翻新中寻求更加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见长。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探索欲与求知欲,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也不会感到枯燥并乐于参加与探索。就如,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中。老师们收集祖国各地的山川河流名胜景色视频来为同学们展示,并将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探讨,每个人都讲述自己对于家乡的想法与观点。而老师要为学生做好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树立良好且正向的价值观念。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进步背景下,我们从小学实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活动中得知,想要更有效果更全方面地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实效性,需深刻的探索和发现教材内容的深刻含义。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生活,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寻与学习的。老师们应带领学生踊跃进取,拓宽更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与理念。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正向的观点和理念,同时也拥有科学进取的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玲.探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67-168.
[2]王士义.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探讨[J].天津教育,2021(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