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书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刘燕
[导读]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刘燕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培养书法艺术的传承人,要从娃娃抓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到底该怎样实施小学书法教学呢?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实施小学书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书法  实施策略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之后,“一呼天下应”,全国各地开展书法教育的势头非常旺盛,各中小学开展的书法相关活动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相比起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来说,书法仅仅是一个“新生儿”,该学科还属于“探索阶段”,各学校在培养小学生书法技能的时候,采取的手段不一定能够顾及到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内部动机”。简言之,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突出小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书法教育引向正轨,需要每一个书法教师重视起来。为实现这一重大而又深远的目标,书法教育的改革和规范刻不容缓,针对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小学书法教学有如下的实施策略。
        
         一、书法教师自身要努力及考核机制
        (一)正确的态度和过硬本领
        美国作者罗曼·w·皮尔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书法教师接过书法教学的任务之后,首先要摆正态度,要有把书法教育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向师性,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对书法教育尽职尽责、痴迷书法的老师,从而孩子们对书法的热爱,而不是厌倦。目前来看,书法师资队伍短缺,我国书法师资在基础教育阶段形势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的书法教师往往是由专业知识并不过硬的语文老师或者美术老师兼任,由于他们未经过严格的训练,书法水平和素养并不高,以至于不仅不能教好学生,而且还会将学生带入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去,影响书法教育的质量。所以书法教师自身还要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他们要对书法有着透彻的理解。不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写几个死板的汉字就完事,而是在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掌握课堂教学技能、书写技巧,比如笔法、结体等。当然,教师还需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文化气息,要有一颗不息的求知心,抓紧专业知识的跟进学习。
(二)健全书法教师考核机制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安排专职书法教师任课,定期抽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将其纳入期末考核。定期安排书法赛课,督促书法任职教师对书法课堂的探索。每学期对书法教学有成效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工作懈怠的教师进行批评。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我国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凸显出来,教师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活泼地、快乐地学习书法,自身产生对书法的热爱。
        (一)增加书法学习的文化性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但又不等同于写字,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更加深远的。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往往是集文学、美学、哲学甚至军事于一身,很少流传只写字的“写字匠”。教师在教授书法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各个学科的渗透,如学习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的时候,可让学生大声朗读原文,高年级学生甚至可以要求背诵经典语句;学习李斯篆书《峄山碑》的时候,可带领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感受秦统一全国的气派和相关历史故事。所以书法课堂上,教师在强调书法技法的同时,也可穿插国学知识,加深学生的文化修养,洗去内心的浮躁,沉淀下来,这对以后静心钻研书法甚至静心学习其他科目都大有裨益。
        (二)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小学生写字,强调书写“规范字”,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美”的字有一定的误解。书法领域里书体分为篆、隶、楷、行、草,每一种书体下面又有不同的风格,或工稳,或粗犷。所以培养书法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有了书法领域的审美能力之后才会下意识地去把字写成书法该有的样子,不被“规范字”所局限。

首先,要能判断出魏晋书风、大唐书风等与历史背景相联系的书风,以及历史上某个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其次,既要欣赏《九成宫醴泉铭》、《曹全碑》等工稳一路的碑帖,还需了解《张迁碑》、《爨宝子碑》等不工稳的碑帖。当学生感受了不同风格的碑帖,那种以原有的浅显的审美去判断一幅书法的好坏的这种意识就会有所改变。当然,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情,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建议以工稳为主,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阅历丰富,可接触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
        (三)讲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学生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枯燥、厌烦。笔者认为,适当的为学生讲述古代大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将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倦怠。如讲述曾经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在池塘里面洗笔洗砚乃至于池塘都变黑了;王羲之专心练字错把墨汁当蒜泥吃;智永禅师用完五大篓笔等等。小故事,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很深刻的,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鼓舞学生努力练习书法。
        (四)联系生活,讲解字理
        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而追溯到最初的文字,那也是由自然界中的实物抽象而来。学生练习某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讲解其中的字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石头的“石”字,这个汉字在篆书当中的形态和规范字当中的形态差异不大,篆书当中,“石”外面类似于“厂”的形状,代表悬崖,悬崖里面所包含的一堆东西,就是指的石头。高深莫测的字理,教师可以直白地解释给学生听,学生了解之后,就会对汉字有了一种敬畏、崇拜之情,就不会单纯的觉得它是一个死板的符号。
        
        
         三、营造书法学习氛围
        俗话说,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书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打扮校园建筑
        校园里面的建筑、绿化等等,属于隐性课程,学生可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熏陶。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景育人,在教室外墙、楼梯间等显眼的地方悬挂优秀书法作品或者经典碑帖,让书法艺术通过学生的眼睛到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时,建立专门的书法教室,作为学生专门上书法课或者进行书法创作的地方。
        (二)开展书法比赛
        提升小学生书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定期开展书法比赛,以赛代练。学生写作品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强迫自己把字写好的过程。适当地经历这些过程,将会有助于学生自己督促自己把字练好,把书法水平提上去。此外,一次书法比赛,也是对学生某一阶段书法练习效果的检测,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后进生一种榜样的力量,激励全校学生共同进步。除了常见的书法比赛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校外参加书法性展示,每学期或者每一学年评一次“书法之星”并在学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义卖等等。
        (三)举办书法沙龙
        通过长时间枯燥的练习,学生难免会觉得无聊,甚至会越来越找不到进步的方向。定期举办师生书法沙龙,可以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在和老师的对话中,倾述心中的困惑,交流学书心得;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互相探讨学书经验、经历,这些都有助于师生之间增进感情、提高学书兴趣。有了良好的氛围,学校的书法教育才有可能更好地开展。
        
        总之,要发展以人为本的小学书法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其中的策略也不少,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实践出真知,书法教育值得一代人不断地实践。随着国家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重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挑战与机遇并存,抓住机遇,中国的书法教育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费鹏程.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45.
[2]邱琳娜. 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3]蔡春华.培养和激发小学生书法兴趣的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30-131.
[4]柯晓丽.评价有创意,书法出佳绩——小学书法教学的评价策略探讨[J].中国篆刻(钢笔书法),2021(01):90-96.
[5]陈义保.常态下提高小学书法课堂效率的策略[J].青少年书法,2021(01):28-29.
[6]金心瑶.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及解决策略[J].江苏教育,2020(93):32-35.
[7]赵兴.小学阶段开展写字与书法教学的点滴经验[J].新课程,2020(4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