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宁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530299
摘要:“Internet+”是在知识社会创新背景下,推动互联网形态演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本文结合“Internet+”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的意义,通过对教育工作细致化、完善教育课程、构建多元教师队伍、改变教育理念等路径研究,以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Internet+;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
前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备创业潜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就业指导是给待就业的劳动者传达就业信息,为劳动者和工作单位构建沟通的桥梁。在“Internet+”背景下将两者进行融合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Internet+”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轻松就业越来越难。幸运的是,现有的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支持。本文从大学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问题,探讨了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高校的创新和创业教育对创业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课堂上面学习创业知识,培养网络创业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除此之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给引导学生对市场环境进行大致的把握与了解,能够引导鼓励学生更好的创业。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般被称为公共课程,老师与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其次,在课程实践上面,学校缺乏相应的专业对接平台,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训练,与实际创业环境脱节,而且,在教学人员的建设中,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师储备人才不足,无法提供给学生权威、专业的指导;最后,在创新和创业的课程评教体系。上面,高校没有相应的准确规范,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面不具备创新意识,教学的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无法衡量。因此,如何改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而使教育成果得到有效的检验和接受,这是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简而言之,对于没有工作经验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这是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由侯丽红和季春林主编的“Internet+”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对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要讨论。不论是对高校教师还是准备Internet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2“Internet+”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的意义
2.1增加就业机会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网络公民数量逐年上涨。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多样化和规模的扩大使得人们迎来了新的创业契机。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储备,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2.2降低学生创业门槛
国家方面,国家设置了大学生创业的绿色通道,简化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手续,降低了学生创业门槛;社会方面,社会中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创业大赛,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3“Internet+”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
3.1教育工作细致化
高校在进行学生教育时,除了正常的课堂教育,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在平台中推送就业创业相关信息,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道路。
例如,某高校在校园网中开设了就业创业专栏,在周一和周五下载一些最新的就业信息或创业指导内容,设置查询目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类型进行资料翻阅,节省学生利用关键词搜索还需筛选内容的时间;校园网专栏中设置留言板,学生可以将问题进行留言,高校在周六进行大数据分析,挑选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在更新时将此类文章置顶,方便学生阅读。除了校园网信息之外,该校利用互联网构建了职业评测和面试系统。职业评测系统由心理测试、能力测试、抗压测试等多方面试题组成,学生在就业之前可以利用系统进行自我评测,将评测结果作为学生就业创业方向的参考。面试系统是由模拟面试和远程面试两方面组成。模拟面试是在学生还未准备好时,可以利用系统进行模拟演练,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远程面试是学生在明确自己就业方向后,挑选企业进行面试,双方在面试过程中进行双向选择,增加学生就业辐射范围,利于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细致化能够帮助学生随时进行知识获取,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就业率。
3.2及时收集反馈,优化就业服务云平台
第一,利用“大数据”实现应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共享,并通过大学生就业信息交互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基于“Internet+”背景下的大学生“云就业”服务平台应包括五种功能,分别为:概述同类型的学校基本就业情况,方便用人单位了解该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求职信息,学校也可以对自身条件较为优越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推荐;“云就业”服务平台需加强引擎扩展远程面试功能;平台还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数据的跟踪统计,及时准确地动态统计出求职和招聘岗位人数。第二,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能够实现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学校之间的就业信息共享共通。以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采用大数据技术及算法推荐对平台所涉及的职业就业调查、就业意向统计以及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进行数据挖掘,从中找出与毕业生最匹配的关联就业信息。
3.3加强更新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第一,树立高质量就业目标,以智能化实现精准性。智能化不仅仅是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是智能化针对性课程体系的设置,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分年级设立课程。第二,注重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践,以实效检验发展成果。高校需把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经,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校内外实践场所,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4构建多元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知识传承的主要载体。在“Internet+”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优势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某高校从校企合作和高校合作两方面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校企合作是在教师队伍中引进企业资源,定期进行学生课程辅导,解答学生对于就业、创业的相关疑惑,指引学生发展方向;在进入企业实习时,教师也参与到企业培训当中,切实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积累实习经验,在后续课程内容的制定中起到指导作用。高校合作是各高校利用互联网建立教师资源库和交流平台,各高校教师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教学经验的沟通;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提问,各校教师提供不同的解决思路,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各校教师的问题回答进行集中整理,放入教师资源库,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细致化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率,完善教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多元教师队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育理念能够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在“Internet+”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对于减轻学生就业压力、推动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菊.社会保险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究[J].营销界,2020(37).
[2]孙凤英.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02).
[3]张艳萍.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社会保险经办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年.
[4]李航,曾华.“Internet+”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8(32):64.
[5]王晓娴.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