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无锡 214153
摘要:高职院校承载着服务于当地企业,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担。无锡市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和无锡当地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无锡高职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深入融合的有效路径,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共同促进无锡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高职院校;路径研究;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国家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为无锡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的深入融合提供了依据。无锡市现有10所高职院校,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发挥自身作用[1-2]。以无锡市高职院校和当地企业为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创新团队,企业高层领导和技术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57份,其中高校30份,企业27份。问卷调查结果既反应了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期望,也反应了高职院校对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新观点。通过校企双方的调查分析,获得提升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深入融合的路径,突破当前校企协同创新的瓶颈,共同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无锡当地企业对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现状评价
调查问卷收集了27份来自无锡当地企业总经理或技术高管的反馈,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33%,民营科技型企业占26%,科技型中小企业占15%。问卷不仅调查了企业对高职院校提供服务的需求,也调查了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方式,并对改善与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1.1企业期望高职院校提供多种服务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无锡当地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工艺改造、解决技术难题,并能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其中前5位的需求分别是:人才培养占74%,解决技术难题和技术咨询都占48%,协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和优化工艺占44%。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利用专业优势服务于当地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和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的工艺改进[3-9]。
1.2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方式多样化
近几年,无锡高职院校大量引进博士和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在技术研究上较以前有大幅提升。根据调查结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方式多样化,其中前3位的合作方式分别为建立培训基地占44.5%, 引进技术占44%,设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等)占41%。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产业学院、订单班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如发明专利可以通过转化,作为企业的新技术,提高生产力。调查显示合作方式还有委托开发、组建产业联盟、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等。这说明高职院校服务当地企业正如火如荼,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1.3高职院校服务为企业带来多重效果
高职院校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不仅可以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同时也可以节省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占74%,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占60%,通过智力支持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占56%。从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智力输出为当地企业带来了丰硕的成效。
2.在锡高职院校对企业的现状描述
近几年,无锡高职院校成立科技创新团队,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丰厚的汇报。问卷调查了30位来自无锡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多重收益,其中选择实训基地建设的占80%,还有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构、学生顶岗实习等都占70%以上,实践教学、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也占60%以上。从数据上显示,校企融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为学生的技能培训、就业提供了便利。
通过问卷调查,高职院校教师们也反应学校开展社会服务、融入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93%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还有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的占86.67%,开展社会培训不够的占66.7%,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占63%。整体上来说,无锡高职院校融入产业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锡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深入融合的困难和改善建议
通过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获得了影响校企深入融合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改善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深入融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如有提出政府搭台提供政策性引导,加强对企业协同创新的激励,也有提出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改进绩效考核机制等等。
3.1校企深入融合的主要因素
无锡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入融合方面,与周边常州、苏州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调查显示,影响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本身的支持力度、政府的扶持、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等等,其中企业本身的支持力度包含资金和人力的支持,这一因素在调查问卷中占72%,政府的扶持,校企双方的合作能力及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能力这几项也占63%,还有反应科技成果转化难,信息不通畅等等,这些都是影响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入融合的因素。
3.2校企深入融合存在的问题
无锡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正如火如荼开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前5的问题分别有缺少资金支持、缺少合适的协同创新合作对象、缺少协同创新的中介桥梁,自身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和缺少协同创新的平台,这几项分别占答卷的50%以上。缺少资金支持是主要问题,科技创新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在企业和高职院校都需要资金的投入。通过相应资金的投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从而提高研发创新能力。问卷还有选择缺少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缺少学校政策的支持,这说明协同创新在政策上还需给予相应的推动。同时,有些企业不选择校企合作,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周期长,合作成高,而且不能及时弥补空缺。
3.3校企深入融合的改善建议
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引导是校企融合的驱动力,但企业和学校各自利益的需求是促进校企融合的本源。高职院校需要企业协助建设实训室、参与教学从而培养更符合市场的技术人才; 企业也需要高职院校输出人力和智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达到互赢互利。从问卷结果看出,目前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2项,一是政府搭建发布企业和学校校企合作的信息平台,二是政府为引企入校提供更多的资金、场地和政策支持。这两项分别占33%和30%, 说明当前政府的引导作用是促进校企融合的有效促进剂。
为了做好校企协同创新,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包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提供资金,推介融资服务,引进人才,制定并落实政策等,其中问卷显示最重要的3项工作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占75%,提供信息服务占73%,提供资金占61%。政府作为中介平台对促进校企融合非常重要。
高职院校方面为了做好协同创新,也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学校需要做的工作包含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提高教师专利等成果的转化率;改进绩效考核机制,鼓励高职教师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专业师资团队,比如创建协同创新团队等等。问卷显示选择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的占77%,改善绩效考核机制的占68%,建立专业师资团队的占58%。教师的工作包含教学、技能竞赛、技术服务和学生工作,一般专任教师都兼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任务繁重。通过考评体系的调整,让科技创新团队的教师空出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保证高职教师深入企业的生产流程,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在新产品和工艺研发上发挥作用。通过考核和奖励体制,科研岗位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整合政府、企业和学校资源,提高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服务能力,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淑娟. 高校间协同创新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湖北省24所高校问卷调查[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 28(006):7-9.
[2]王晓辉. 无锡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 卷宗,2020(08)
[3]邓志勇.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本地企业经济发展途径及其效果研究——以新余市高职院校为例[J]. 中国市场, 2020(22).
[4]储开峰, 孙杰. 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6):62-65.
[5]俞富坤. 江苏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合作模式构想[J]. 知识经济, 2018, No.467(13):175-176.
[6]刘丽华, 王亚龙, 胡晓筝.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路径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5):166-167.
[7]邢雯.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及发展路径[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33).
[8]夏志良.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路径研究[J]. 中国报业, 2018, No.443(10):31-33
[9]王晓辉. 无锡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 卷宗,2020(08)
姓名:周小红;出生年月:1982.11; 民族:汉;籍贯:湖南研究方向:汽车材料与校企融合;职称:讲师
基金项目:KX-20-C054,无锡市科协课题“在锡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对当地企业深入融合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