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宋燕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地位不断提高。
        宋燕
        青岛市崂山区第五中学 山东青岛 266102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地位不断提高。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点复杂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构建初中道德与法制高效课堂。思维导图对训练学生思维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较大帮助。文章在阐述思维导图对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价值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剖析思维导图具体应用,旨在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构建;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在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价值
        2020年12月,教育部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对初中课程要求“打牢学生思想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任务是以德育为主,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强化初中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囿于初中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在抽象与理性思维发展上尚不成熟。而思维导图具有强烈的可观性、系统性,通过多变图形展示课程知识点,具有延伸效果,符合人们的思考方式,在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上有很高的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并且其中含有大量探究需求的环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了解透彻,对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知识点难以联系起来。而思维导图运用简便的线条和图像,轻易能呈现各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通过发散性思维深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概念的理解。另外,思维导图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运用思维导图做出延展分支,并将课堂知识点中的关键词赋于图上,帮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识,并建立知识体系。在思维导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修正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见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形成判断性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的应用
        一方面,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编写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较为庞杂,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将教学主题、教学过程等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如,在确定本节课所要教授的主题时,通过彩色图像或者是特殊符号勾勒出本节课主题。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突出教学重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高校课堂的构建。另一方面,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做预习笔记。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即是预习。好的预习能帮助使得课堂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在预习阶段对课本进行有效预习。学生可以准备思维导图白纸和彩笔,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找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并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从核心知识出发,确立课程内容分支[1]。在课前将思维导图教给任课教师,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课中实施的应用
        在课中,思维导图也在两方面有应用。一方面是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和总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形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应用[2]。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为例,教师在复习时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圈出单元核心“培养负责的公民”,并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了解两个关系、培养两种意识、落实三种素养、实施四个行动,借助图像形式表达出来,使知识点之间联系更加清晰。教师只需用思维导图,就能将认知目标和知识体系展现在图上。利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就能将《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概念甚至一本书树立清楚并压缩成关键信息展示出来。另一方面,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制作课堂笔记。在课上,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花费的时间最少,知识点记录更多,并且知识点之间分层关联、分层管理。这一做法由概略到细化,方便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清思路,建立知识框架。而且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课前预习出现的问题重点记录,避免听课时遗漏知识点。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因需要记录的知识点较多,若知识死记硬背,效率往往低下。因此,在课后复习阶段,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会让学生在知识点记忆上更加轻松。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将每一单元、每一课程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就能直观看到课程中的联系。同时,教师在课后复习阶段,应借助思维导图及时帮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馈,针对性进行思维导图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除了课本中的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主题式思维导图,将时事新闻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思想基础更为牢靠。如,八年级下册《我国基本制度》课时讲解中,以基本制度为中心,教师结合我国我国当前的政治制度与时事新闻展开分支,使学生对经济本制度和政治制度有更系统的了解。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师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的空间。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上有着积极作用。想要更好的利用思维导图,师生应在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课后复习阶段灵活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和学习,促进道德与法治中的知识更好的进行梳理与巩固。有助于构建初中生道德与法制高效课堂,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云端. 思维导图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理导航(上旬),2019(10):65+67.
[2]段喜凤.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 家长,2020(07):108+110.


















作者简介:宋燕(1969年8月),女,汉 , 山东省青岛市人,本科,职称: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