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娜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学校 265705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幸福生活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正确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但目前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要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劳动价值,把素质培养与劳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劳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素质;实施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劳动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缺乏自理能力和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因此,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其实,对于各级各类学生来说,如果课后能对劳动产生兴趣,坚持劳动,当他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他们会更有竞争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因此,我们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积极探索和科学实施,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基础。
一、劳动的内涵
劳动的本质是人用自己的力量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标志着人类已经成为更先进的动物。作为灵长类动物,人类可以在劳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力量,从模仿开始,然后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创造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中国,劳动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环节。
二、发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乐趣。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重新安排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增强社会对这一内容的重视,并将相应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第一是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在教育中加入这些内容可以让教育活起来。例如,教育家陶行知和杜威所倡导的小制作等在生活中随处可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意义。
对于学校来说,不能以应对的态度面对劳动教育,而应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意义,从全局的角度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无意义的重复。在教育上,实现了知识的实体化;在社会上,它促进了生产力。波利亚认为,在学习中,就近的方式需要学生主动探索才能找到。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印象最深刻,能同时掌握核心要点。
基于以上观点,学校应从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入手,使劳动教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
学校为学生设计了相应的劳动活动,帮助学生在完成劳作后感到满足。趣味性劳动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帮助学生摆脱自身的缺点,树立自律的观念。当这个观念建立起来,生活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把空虚和无聊变成追求。在学校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意识到班上其他学生对自己的关注更多,然后不自觉地更加关注劳动,关心他人的关注,于是开始关注自己,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满足,不断修正自我认知。比如,根据校园的规模和布局,学校可以通过“小实验田”等多种活动,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加入,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学会管理和劳动的合作。学生还可以品尝工作中收获的水果和蔬菜,体验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客观地积极评价自己,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普遍改善,一些孩子在家里被父母宠坏了。他们不碰家务,不知道柴米油盐的成本,也不懂得劳动的价值。现在,国家层面开设了劳动技术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在劳动中思考创造,体验劳动中获得的快乐,实现人生价值。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建议和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务。每个年级可以提出不同的家务劳动种类,任务量也可以适当增加。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观念,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感,学会感恩。
劳动也是一种体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锻炼身体的作用。小学生如果能持之以恒,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美好。如果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他们永远不会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由劳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和精神疲劳。通过亲身的劳动经历,让他们明白,劳动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从我们吃的每一粒米到走的每一条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懒惰为耻,以劳动为荣,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和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应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安排学生参与更有意义的项目,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和社会重视劳动教育,科学开展劳动教育,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尽快掌握劳动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亚萍 . 知行并进:上海市南洋中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18):19-21.
[2]许涛,张依宁 . 论“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建构[J]. 劳动教育评论,2020(2):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