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佳玲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首先从律动教学的概念、特点、意义三个方面介绍教师对律动教学的认知,其次分析教师进行律动教学的目标,着重介绍律动的教学过程包括引起兴趣、理解动作、感知音乐、巩固动作、创编动作五个方面。最后给其它幼儿园教师提出参考的建议,如:模仿是学习的基础,坚持在教学中让幼儿学会模仿;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幼儿积极参与等。
关键词:舞蹈教育;律动;现状;对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艺术领域幼儿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对大自然和社会充满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舞蹈教学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幼儿与生活经验的交流,幼儿学习舞蹈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律动中陶冶情操,通过研究本课题,为幼儿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一、教师对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认知
(一)对律动教学的概念认识
“您知道律动教学吗?谈一谈您对律动教学的了解?”
L教师:“律动教学是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节奏,然后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去表达。幼儿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前提下,加适合的动作,从而通过律动表达幼儿的情绪。”
访谈分析:教师的回答很有道理,律动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律动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模仿自己的动作,使幼儿理解并巩固动作,这样幼儿就会获得一定的动作经验,对动作有自己的理解,为创编动作奠定基础,这也提高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主动性。
(二)律动教学的特点
“您认为律动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H教师:“律动一般是相同动作的重复,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学习简单的动作让幼儿了解自己每个肢体、每个身体部位的动作功能。”
访谈结果:教师在组织律动教学活动时,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参与其中。幼儿通过学习简单的动作获得一定的动作经验,就能够通过肢体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律动是最直接的方式,这种认识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出现的,所以是正确的。
(三)律动教学的意义
“您认为有必要开展律动教学吗?为什么?”
P教师:“律动是通过身体各部分相互配合表现出来的,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在律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身体各部分由浅入深的动作练习,可以让幼儿掌握动作的节奏,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为他们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律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访谈分析:教师的回答很有道理,身体是进行一切律动练习的前提条件,是动作表现的工具。我们不光要理解动作,知道每个动作是如何让进行的,还要知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各个部分由简到繁的律动练习,可以让幼儿学习动作的节奏和顺序,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二、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目标
我国律动教学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出发点;然后在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最后应该以培育幼儿为重点,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目标表述来感受一下律动教学。
(一)律动教学活动的目标
1.《问候舞》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AB结构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交换舞伴学习问候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做律动时的开心,并喜欢与同伴做游戏
2.《鞋匠舞》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鞋匠的做鞋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做鞋的简单动作,并学会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幼儿感受到歌曲中传达的劳动的愉快心情
3.《星光恰恰恰》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歌曲,感受歌曲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律动节奏学会简单的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案例1:“问候舞”
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感受一下音乐
过程环节:
教师:在播放音乐过程中,老师会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小朋友们看老师先指了那个方向,老师在什么时候指的,然后跟着老师一起做这些动作。
教师:刚才我们只做了上半身的动作,现在我们加大难度,增加向前走的动作,手指方向的动作变成走路,跟着老师往不同方向走。小朋友们要听音乐节奏,跟着老师做动作。我们在点头时进行语言问候,请小朋友们在第三组动作点头时说“你好”。
结束环节: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吧,小朋友们可以用方言说问候语。
案例分析:整个活动的教学过程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设计的较为合理。从上肢动作再到行进的动作,动作难度越来越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效率。幼儿模仿教师,先学习简单的动作,然后简单变复杂,让幼儿慢慢接受学习。教学中道具的使用是很有效果的,能够帮助幼儿区分前后左右,幼儿也会感兴趣,配合教师的教学。
2.选材活泼,使幼儿乐于学习
案例2:“星光恰恰恰”
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观看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视频,看完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宇航员在天上会看到什么?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一张星星的图片,小朋友们一起来数一下,数完以后我们一起来演唱歌曲,现在我们来用不同的音调来演唱,小朋友们觉得星星高兴的时候,应该怎样演唱?星星难过时,又该怎样唱呢?
过程环节: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星星跳舞的视频,我们按照一定的节奏给小星星们鼓励吧。我们按照哒哒哒的节奏来进行,小朋友们仔细看,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数一下星星跳了几次,按照四步骤学习星星跳舞:A.歌曲学唱B.朗读歌词C.旋律学习D.自由创编。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律动,老师找跳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带领表演。
结束环节: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创编,小朋友们觉得如何让小星星们更可爱的跳舞呢?星星们该如何交流呢,开动你们们的小脑筋想想吧!
案例分析:《星光恰恰恰》是一节歌舞课,需要为学生选择活泼欢快的歌曲,作为律动教学的音乐。教师先示范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让跳的好的幼儿带领表演,这样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编动作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感受能力,都能跟着音乐做律动。
3.教师注重方法创新,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
案例3:“鞋匠舞”
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老师给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小朋友们带着问题仔细听好:鞋匠做鞋子的时候用了什么东西?做了什么动作?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过程环节:
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演唱这首歌,小朋友们听着歌曲可以做简单的动作。请问小朋友们都知道鞋匠是怎样做鞋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定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如:钉鞋钉、拉线等。小朋友们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自己亲手做的鞋子一定会非常好看的。
案例分析:传统的律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由于教师对幼儿学习方式、发展特点了解不足,对幼儿潜能的认识不清,在教育中也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因此我国幼儿教师进行律动教学需要更新传统的观念,认识幼儿律动教学的规律,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尊重幼儿就要更新传统的观念,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用教育成人的方法教育幼儿,会显得很呆板,幼儿不感兴趣,对活动就会缺少热情,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三、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过程
律动教学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引起兴趣、理解动作、感知音乐、巩固动作、创编动作五环节,下面让我们通过案例感受一下。
案例4:“小小按摩师”
(一)引起兴趣
情景导入,教师:让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理发师》视频,小朋友们观看视频时要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短片里的人在干什么?音乐节奏慢时他做了什么动作?音乐节奏快时他做了什么动作?看完后老师找小朋友来回答。
情景导入法通过设置生动形象的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下更好的集中于课堂教学。《小小按摩师》活动开头就利用情景导入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对律动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可以使幼儿观看视频更加的认真细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二)理解动作
教师:听音乐时小朋友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下《小小按摩师》的动作。
教师与幼儿相互交流自己想到的按摩动作,并且有节奏地表现。教师进行配乐按摩,幼儿欣赏模仿,教师提问幼儿都看到了哪些动作,顺序是怎样的,然后引导幼儿按照顺序模仿动作,教师重点对幼儿进行节奏练习,并且让幼儿听音乐进行自我按摩,这些环节由易到难,幼儿容易接受和学习。
(三)感知音乐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律动的音乐,小朋友们仔细听它的节奏是怎样的,当你们听到这个音乐时你们还想做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幼儿听音乐时,不懂得音色等专业术语,但他们能感觉到音乐是否欢快,是否能使他们快乐,这种愉快的感觉就是幼儿对音乐的反映,当幼儿在反映这些音乐基础上就有了一定音乐经验。在看视频时有些幼儿带着问题认真观看,看完之后教师也要及时询问幼儿听到音乐是否开心愉悦,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有一定的动作基础,就可以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按摩动作。
(四)巩固动作
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做完整的动作,老师做你们跟着老师,然后跟伙伴互动。可以多做几次,记住这些动作。
幼儿两两合作互动,进行按摩游戏,然后交换伙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进行按摩,通过重复做使按摩的动作得到巩固。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要利用多种方法去吸引幼儿。
(五)创编动作
教师:我们学习完动作后,现在开始对动作进行改编,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下还有什么样的按摩动作,要结合音乐去思考。
在动作得到巩固之后,幼儿会对按摩动作有自己的理解,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创编按摩动作并要求与节奏合拍。在相互按摩过程中,按摩师询问客人对自己的动作是否满意,相互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样的互动既可以使幼儿学习动作,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每个按摩师都希望得到客人的认可。
教师总结评价:《小小按摩师》的活动过程是步步深入的,先让幼儿掌握节奏,然后让他们思考简单的动作,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律动,形成对音乐的感知,有一定的动作经验,为接下来的创编奠定基础。让幼儿讨论按摩动作还有那些,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这个过程是幼儿能够接受的,也是非常欢快的,让幼儿模仿的同时也关注他们创编的能力,这种做法使值得肯定的。
四、对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提出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发现无论是制定律动教学的目标,还是律动教学的过程,教师都做得都比较好,教学设计以幼儿为主体,下面是根据此幼儿园教师的做法提出的可参考的建议。
(一)坚持在教学中让幼儿学会模仿
在律动学习过程中,模仿是学习的基础,幼儿有一定的动作基础才能进行创编。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理解动作,并进行一遍遍的动作巩固,才会获得一定的动作经验,对动作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而创编,所以在律动初期,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力、创造力为出发点,重视孩子独特的表达与感受,孩子在课堂中是否快乐,是否进行思考,是否想要表演,是否在心理上有所成长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教学活动《小小按摩师》中,教师不是全部教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去学,教师采用开店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三)尊重幼儿体验
在律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创造动作时思维敏感活跃而且不希望被打断,也不喜欢全部模仿教师的动作,如果强制要求他们,幼儿的主观意愿就会下降,使得教学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教学可能在中途进行不下去。因此,创新的幼儿律动教学要把握好教学的性质,以幼儿的体验和表达为主,要给孩子充分地思考与探索动作的时,本幼儿园的律动教学都比较注重幼儿的体验,设计的环节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吴巍莹.幼儿园“韵律活动”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精确化[J].学前教育研究,2011,(2):8-11.
[2]王印英.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50-52.
[3]华彬.提升幼儿舞蹈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评《幼儿舞蹈教学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19,(5):97.
[4]颜瑶卿.幼儿园有效开展韵律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67-69.
[5]黄芳.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67-69.
作者简介:裴佳玲(1998年3月)、性别女、民族汉,山西省长子县人。现在渤海大学就读、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