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刘佳妮
[导读]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刘佳妮
        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  北京房山102400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屹立于世,同时又是一个拥有优良传统与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民族。在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不息,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历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促使学生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滋养下,成为一个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中国人。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华民族优良教育传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并阐述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效,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各种新潮思想层出不穷,我国思想文化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与现代的、本土的与外来的、正能量的与负能量的、积极地与消极地、优秀的与颓废的。这些思想的交融不断冲击着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养成,因此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爱国主义与正确价值观等理念意识的形成。
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与教师在对青少年思想文化培养过程中的首要教学任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确保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积极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力量,在为学生提供高等知识理论技能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国人,从而为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养的新型人才支持[1]。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而校园作为青少年思想意识养成的关键场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所有学科教育过程中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可以促进各学科良好发展,同时各个学科的教学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科目丰富、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致使教育过程并不枯燥乏味,教育成果较为理想。由于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不一样,致使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也相继不同。教师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自身学科特色,将本学科知识内容与传统美德教育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特色主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从而实现学生高水平与高素质并存的综合素能力的提升[2]。
(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对建设有“爱”的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
        “爱”是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核心,因此,“爱”的教育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少数青少年出现思想文化缺失、行为失范、素质低下等恶劣现象,针对该种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爱”的教育。把“爱”的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将“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作为“爱”教育原则,使“爱”渗透到青少年心中,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学校要积极打造和营造出充满“爱”的校园文化,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相融合,对学生进行“爱”的鼓励、表扬和希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优良品质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对提升及教师文化底蕴的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学校与教师一同努力完成的大工程,学生优良道德素养的养成需要校园内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全力参加,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组成者之一的教师,其言行首先就需要拥有较高的传统美德修养,随之才能为学生提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身作则去引导和启迪学生。榜样的力量不可小瞧,学生思想观念还未形成,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因此一个好的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引导能力和感召学习能力。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效
        (一)帮助贫困生扬起生活的风帆
        贫困家庭伴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向小康家庭转变,但是有与多种因素影响,在我国校园中依然存在着少数的贫困家庭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受贫困家庭影响,心理与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原生家庭阴影,修复心理缺失是教育的责任。根据调查显示,面对当前校园里的贫困生问题,在我国几乎所有学校针对贫困学生都有相应的助学金政策,有学校的资助也有政府的支持,学习优异的贫困学生可以得到助学金资助。同时,学校也会为贫困生积极联系当地妇联组织和企业单位进行结对捐助,为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进行募捐,解决实际问题。
        (二)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可上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多数地区青年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致使这些家庭的孩子也只能跟随父母离开原有校园。根据调查显示,一部分学校中的外来务工子女和流动人口已达到50%,但我国校园文化深受中华传统美德影响,对所有学生在教育、评优、入团等方面一视同仁,从不偏心。同时为促使学生对校园产生归属感,教师不断与学生家庭获取联系。例如,每年学校都会开展“经贸高校教师访千家”活动与“家长座谈会”,在加强学生家庭与学校、教师之间联系的同时,各位家长之间也可以探讨育人经验等。如,以为姓刘的外地务工家长说“去年,看到我女儿像个小松鼠一样,上跳下跳、边跳边唱的会了家,我想她一定有什么好事发生了,还没等我问,她就大声笑着说:妈妈,我今天如团啦。”刘姓家长那开心的表情让其他家长也都跟着开心了起来。这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帮扶举措,使校园文化充满了人文情怀。
        (三)培养爱国情与民族魂
        爱国主义、社会特色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爱国意识,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下,无数的文人墨客、英勇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我国历史上壮丽的爱国乐章,如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没有国哪来的家?爱国就是爱家,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深入到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永世传承。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例如,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对侵华日军实施暴行的许巷惨案发生地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许巷扫墓祭祀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当今的和平是先辈用生命换取来的,引导学生勿忘国耻,树立爱国情和民族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推动作用、对建设有“爱”的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对提升及教师文化底蕴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显著地位。
参考文献:
[1]仝江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1-52.
[2]徐锋锋,刘思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1,7(4):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